[00314351]特高压与新能源背景下的安徽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关键技术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已有样品
交易方式:
完全转让
联系人:
国网大武口公司
所在地: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本项目属于“电网运行”技术领域。我国能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以特高压电网为主干,通过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此外,常规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以及引起的碳排放、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寻求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资源以代替可耗竭的化石能源己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安徽电网是华东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两淮地区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为满足安徽及长江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电力需求,“十二五”期间将采用“皖电东送”的形式并主要通过特高压通道向华东主网送电。然而,随着我省特高压建设、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等重大工程的推进,给安徽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淮沪特高压建设、新能源不断接入电网、用电负荷复杂化及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引发了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和技术难点,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1)特高压电网与大机组的源网协调问题越来越突出;(2)电网新结构运行风险不确定问题(淮沪特高压对安徽电网运行的影响;电网节能降损压力越来越大;绿色新能源出力的不可控性对电网运行带来风险;安徽电网存在大面积停电风险);(3)不同类型用户不同用电负荷特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主要技术内容和特点:项目组在调研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概况后,确定了在特高压和新能源背景下安徽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源网协调、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用电负荷对电网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以下7个子课题进行了研究:1)特高压与大机组的源网协调技术研究及应用;2)风电接入对安徽电网低频振荡的影响及协调控制措施研究;3)光伏电站输出功率平滑技术的机理研究;4)淮沪特高压的投运对安徽电网运行的影响;5)安徽电网经济运行技术研究;6)电网大面积停电的快速恢复技术研究;7)不同类型用户不同用电负荷特性对安徽电网运行的影响研究。知识产权授权情况:专利授权4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25篇,其中EI收录19篇;获得发明专利受理3项;标准3项,其中国标1项,行标1项,企业标准1项。应用及推广情况:1)电能质量研究成果应用于来安、全椒、天长、南谯、萧县、龙山、定远、凤阳、寿县风电等一系列共计1800MW容量的风电工程的并网电能质量评估工作,并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给出合理的无功补偿配置调整方案。2)源网协调技术在大唐安徽发电有限公司4台机组和华电国际安徽分公司3台机组进行应用,最大可能地排除了源网协调问题引起的跳机隐患。3)节能降损和电网经济运行研究成果应用的三年中,使得110千伏及以下电网损失电量减少,2011年同比2010年降低1.25亿千瓦时;2012年同比2011年降低0.36亿千瓦时,2013年同比2012年降低2.46亿千瓦时(含县公司网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