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4348]新能源发电调度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已有样品
交易方式:
完全转让
联系人:
国网大武口公司
所在地: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大力发展新能源是中国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是中国新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装机容量超过1.5亿千瓦,居世界首位。电网安全运行与新能源高效消纳矛盾日益突出。新能源调度运行是在给定电网、电源和负荷条件下,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新能源高效消纳的重要环节。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低抗扰性,随着装机规模的急剧增大,原有的新能源调度运行技术面临以下问题:新能源功率预测精度低,电网有功平衡难度高;缺乏考虑风险的优化调度方法,电网备用容量过大;新能源集群控制精度差,加大了电网运行风险;故障穿越技术不完善,易发生连锁脱网事故;安全稳定控制技术不适应新能源特性,输电通道利用率低。上述问题导致电网运行需为新能源增加额外的安全裕度,挤占了新能源消纳空间。未来中国电网安全与新能源消纳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亟需突破新能源调度运行关键技术,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新能源消纳能力。依托国家973、科技支撑等计划,项目团队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历时7年,突破了高精度功率预测、随机优化调度、有功功率控制、故障穿越控制、安全稳定控制5大关键技术。主要创新:*了新能源功率波动特性聚类与辨识、多模型交互校验与融合的波动过程预测方法,显著提高了预测精度,降低了新能源不确定度;提出了考虑风险约束的新能源随机优化调度方法,实现了随机优化调度的在线应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释放了备用容量;提出了长短周期协调的三层有功功率控制方法,提升了新能源集群控制精度,降低了电网运行风险;发明了基于主动保护/快速锁相的风电/光伏低电压穿越技术,提出了两级无功电压协调控制方法,解决了连锁脱网制约新能源消纳的难题;提出了适应新能源功率波动与故障穿越的安全稳定控制方法,保障了电网安全,提高了新能源输电通道利用率。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15项,编制国标6项、行标4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SCI/EI论文102篇。项目研发的新能源调度技术支持平台包括功率预测系统、随机优化调度系统、有功功率控制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已应用于23个省级及以上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覆盖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并推广应用于葡萄牙和菲律宾。项目研发的低电压穿越装置已应用于近4000万千瓦风电机组和光伏逆变器,并出口到美国、德国等50多个国家。项目近3年累计销售收入26.82亿元。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统计表明,项目成果推广应用后,“三北”地区电网新能源消纳空间平均利用率由71%提升至95%,近3年累计多消纳新能源电量300多亿千瓦时,未发生大规模新能源脱网事故。项目成果为保障中国电网安全运行与新能源消纳提供了坚强支撑,实现了新能源调度运行技术和装备的国际引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显著。随着中国电源结构的改善和电网跨区输送通道的建设,电网安全和新能源消纳将更加依赖调度运行技术,项目成果届时会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