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3920]湘西黄牛保种选育与利用
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已有样品
交易方式:
完全转让
联系人:
国网大武口公司
所在地: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从2003年启动,相继得到省科技厅、省畜牧水产局重点项目立项资助。在该所主持下,经12年完成了湘西黄牛保种与3个世代该品种选育任务,产肉性能显著提高,已从役用成功向役肉用型转变,可作为与国外优良品种杂交育种的优良母本,培育适合该省的中型肉牛新品系。主要技术内容、技术指标:项目基于湖南肉牛主导品种湘西黄牛,因近亲交配、品种退化严重导致肉用性能日渐低下,存栏数日渐减少等困境,从4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研发:1)种质特性研究:对湘西黄牛肉质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湘西黄牛肉营养全面,其中对人体有益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高于其它品种;通过PCR-RFLP技术研究证实,湘西黄牛毛色受MC1R基因调控。2)保种技术研究:在活体保种方面,摸索出保种区(凤凰县和永定区)结合保种资源场(湖南德农牧业)的保种模式;在基因库保种方面,利用精液现场采集异地冷冻技术和活体冲胚技术,生产了200枚冻胚和4837支冷精存于全国畜牧总站。3)该品种继代选育研究:运用BLUP法估计育种值和综合选择指数法,对湘西黄牛进行持续选种选配,结果表明:24月龄种公牛体重和肉用指数为336.76kg和4.21kg/cm,比0世代提高44.89%和44.67%;Ⅲ世代能繁母牛初配月龄、受胎率、成活率和泌乳量分别为17.65月、88.71%、95.87%和758.37kg,比0世代缩短了12.33个月、提高了5.38%、21.68%和增加了239.22kg;生长发育方面,24月龄公牛体重、体髙、胸围、体斜长和管围为316.5kg、113.06cm、163.21cm、127. 41cm和16.53cm,比0世代分别提髙了43.15%、4.40%、15.38%、12.35%、4.09%。24月龄母牛体重、体高、胸围、体斜长和管围为253.30kg、110.06cm、151.11cm、118.03cm和15.51cm,比0世代分别提高了23.17%、2.55%、5.93%、6.51%和4.16%。饲料转化率方面,Ⅲ世代育肥期日增重为958.59g,比0世代提高了52.05%;屠宰性状方面,Ⅲ世代育肥牛屠宰率和净肉率为53.28%、41.88%,比0世代提高了38.75%和34.61%。4)湘西黄牛杂交配合力研究:利用日增重QTL微卫星标记技术测定了湘西黄牛的杂种优势及其杂种优势率。利用DNA测序和PCR-SSCP技术证实了H-FABP基因多态性与湘西黄牛杂交牛肉肌内脂肪含量和大理石纹存在显著相关性。将安格斯(父本)与四个世代湘西黄牛(母本)进行杂交,24月龄Ⅲ世代的后代体重和体高为320.84kg和115.54cm,比杂交0世代提高了7.69%和17.81%。通过三个世代持续选育,湘西黄牛种用公牛的BPI值为4.39,达到了典型役肉用品种(系)标准,湘西黄牛母牛的BPI值为3.32,达到了典型肉役用品种(系)标准。这充分体现了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具有显著的成效性和先进性。授权与技术标准:项目已获得1项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专利;编制企业标准1项;发表论文38篇,其中SCI论文1篇,CSCD论文2篇,国内中文核心期刊6篇。应用及效益:通过湘西黄牛该品种选育,群体生产性能显著提高,特别是产肉性能明显增加。项目成果在省内多家企业和养殖场得到应用,累计新增产值2.23亿元,产生社会效益9亿多元。该项目首次将先进保种选育技术应用于湘西黄牛品种保护与产业开发工作中,为该省地方优良肉牛品种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将为全省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