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91817]东北水稻调优栽培信息化技术(登记)
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完全转让
技术入股
许可转让
联系人:
林念文
所在地:宁夏回族自治区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1、简要技术说明黑龙江省地广人稀,人均耕种面积大,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能及时而全面的发现问题,常常延误最佳的管理时期。为满足水稻生产的需要,实现现代化农林牧业<其它农林牧业的发展,20.000.008~20.0010.00年,在国家农林牧业<其它农林牧业科研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开展东北水稻调优栽培信息化技术课题的研究,首次在我国东北高寒地区,将水稻常规栽培技术与卫星遥感技术相互融合,形成了东北水稻调优栽培信息化技术体系。东北水稻调优栽培信息化技术模式将3S技术与水稻生产有效融合,将各种数据库应用于水稻生产。利用RS影像提取作物农林牧业<种植面积、反演LAI以及冠层温度,利用GPS作为精确定位工具,精确获取农田间信息,在对RS的解译信息提供纠正的同时,获取RS影像无法获取的农情数据,如栽培技术、经济情况、粮食行情、耕作措施等,在应用GIS作为RS空间农情信息管理与分析的平台,处理、分析、显示、存储等功能,为政府管理部门和农林牧业<其它农林牧业生产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作物农林牧业<种植面积和产量信息数据。主要技术内容有:优质水稻品种区划:利用3S技术对三个示范基地的积温、平均降水量、土壤养份等因素进行空间区划和叠加分析,针对不同划区的生境条件推荐适宜优质品种和相应的调优措施。产中全程安全防护<监控及预测预报: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对叶色、叶面积指数、叶态进行卫星监测,结合土壤基础肥力专题图和专家系统进行施肥时期和施肥量的科学管理。结合卫星专题图,对稻瘟病、胡麻斑病、叶鞘腐败病、纹枯病等病害及时进行防冶,预防为主综合防冶的方针防治各类病害。产后为按质收购提供信息:提供最佳收获期、产量、品质等空间分布专题图,为生产管理者制定收获计划,为企业了解原料收获、产量、品质制定收购计划提供信息服务。总体来说,东北水稻调优栽培信息化技术模式是以北方寒地水稻的产前优质水稻品种区划、产中全程安全防护<监控及预测预报、产后为按质收购提供信息的全程高产优质调控为目标, 以RS、GIS、GPS等信息化技术为保障,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农林牧业<其它农林牧业栽培管理技术的优化组合为手段,进而实现东北寒地稻区的增产和提质。2、技术性能指标: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技术难点:(1)利用3S技术,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对叶绿素、叶面积指数监测,结合土壤基础肥力专题图等空间数据进行施肥的科学管理。(2)叶色诊断监测品质,提供产量和品质信息。主要技术指标:(1)建立融合3S技术的水稻调优栽培信息化综合技术模式;(2)基于近红外技术的水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