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91326]寒地水稻节水增温增产综合技术研究(登记)
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完全转让
技术入股
许可转让
联系人:
林念文
所在地:宁夏回族自治区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针对垦区乃至整个黑龙江省水资源特点和水稻需水特点,以水稻节水增温增产关键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5年的研究与示范相结合,水稻灌溉量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年份间水分利用率最高的是20.000.007年,其次是20.000.006年,且在控制灌溉条件下,20.000.006年实现了节水19.32 %,20.000.009年实现了节水19.0.007 %,其余各年份的节水效果均在20.00 %以上。在井水适宜增温研究上,多年研究表明,不同处理的泥温表现间歇、间控处理(0.00 cm)的泥面温度始终高于控灌处理,且泥温的变化与气温正相关(平行关系),与时间亦呈正相关。在增温、保温效果上以-10.00 cm最好,-5 cm的最差。在发育进程上,自流灌叶龄进程快于井灌,而相同水源间,间控快于控灌;自流灌分蘖发生早于井灌,在相同水源下,间控快于控灌。但控灌溉无效分蘖少,可以明显或显著的降低水稻植株高度,增加水稻穗长度,有效的降低水稻生长后期倒伏面积,其中井水控制灌溉可以显著缩短倒3、4节间长度。20.000.006~20.0010.00年的试验研究表明,控灌可以提高水稻粒重、成穗率和结实率,正是这些相关性状的突出表现,从而弥补了其他化学化工<其它化学化工性状的不足,最终提高了产量。在品质上,控灌灌溉对水稻的品质影响不大,且有的年份还略有提高。 该课题以水稻节水增温增产关键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有助于挖掘黑龙江省垦区水稻节水灌溉的生产潜力;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助于探索控制灌溉条件下稻田灌溉系统的多功能性,使人们在寒地水稻节水途径和机理认识上更加清晰化;有助于确定高产条件下的适宜灌水标准,最终形成间控(浅、湿、干)灌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