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44249]气流控制装置在分梳机上的应用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许可转让
联系人:
宁夏科易网科技有限公司
所在地: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一、立项的背景及意义
在我国,各种特种动物绒毛资源十分丰富。有不少品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居世界之冠。因此,深入研究利用特种动物绒毛,生产各种纺织品,已经成为毛纺工业品种开发的新领域。
山羊绒是一种稀有动物纤维,是毛纺工业的珍贵原料, 由于山羊对草场有破坏作用,不适宜大量发展。为保持生态平衡,我国已制定了限制山羊自然放牧,逐步实施圈养的措施,这就使羊绒在品质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在羊绒的加工处理过程中,减少羊绒的损耗 ,显得至关重要 。
目前宁夏毛纺行业中,特种动物纤维的收购和分梳占很大比重,分梳是羊绒加工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后道纺纱性能和制成率,对最终产品也有较大的影响。研究高效分梳机不仅能最大限度保留山羊绒原有性能,提高我国羊绒产品的档次,而且还能节约宝贵的羊绒原料,有效促进我国山羊绒分梳技术水平的提升,推动我国的山羊绒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我国羊绒业从初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变,为我国羊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变生产方式提供技术上的保障,从而推动我国羊绒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二、研究内容及工艺技术路线
(一)项目研究内容
1、研究气流控制刀技术,解决转移辊与下一级分梳辊在连接处处于相同线速度方向、有较大速差的运动状态,该处附面气流易在物料通过时混乱,造成去粗率低的问题。
2、研究针布技术,解决现有的用于梳理机和梳棉机的针布由于齿部结构为尖齿,而具有的穿刺能力差,所产生的产品多存在纤维分梳不充分,有并丝,纤维易被损伤、割断,条干强力不足,棉结多等的问题。
3、研究喂入装置解决传统喂入不均匀卡绒现象。
(二)工艺技术路线
水洗绒经过加回潮后上机,先经喂毛斗喂入,罗拉机进行开松预梳理,经过罗拉后进入第一道锡林,根据原料中粗毛的特性对设备数比工艺进行调整后,再由输帘进入第二道锡林进行梳理,经过六道工序后达到成品标准。
三、研发成果与创新点
(一)项目研发成果
项目成功研发气流控制刀技术在每个甩粗辊上方各安装一把气流控制刀,共5把,均匀稳定的控制气流,提高去粗率。同时,设计锥齿形针布,减少纤维损伤,避免出现棉结。解决传统喂入不均匀卡绒现象,纤维长度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mm。
本项目已经申请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已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
(二)创新点
1、气流控制刀的应用
过去平梳罗拉部分没有设计安装气流刀,现在,在每个甩粗辊上方各安装一把气流控制刀,这样在甩粗运转过程中,能均匀稳定的控制气流,使绒网能够更加均匀的转移,在被转移辊带走的过程中,因为气流刀能够均匀的控制气流,使大量的粗毛不宜被带走而直接均匀松散的落入落粗区内。
2、针布结构创新
采用新设计的锥齿针布,经过特殊工艺,将针布针布的八个直角棱边(齿顶四个棱边、两个工作边和两个背边),处理成半径为0.01mm-0.02mm的圆弧,使针齿呈圆锥状。处理后锥齿针布的齿顶面积相比与普通针布要小(针齿呈锥面圆弧,针尖部分为圆锥尖),增强了其穿刺能力,提高了针齿的分梳性能。比普通针布表面光洁,对纤维的损伤要减少40%-60%,保护了纤维,减少了短绒,提高了提取率。将原料中带矿物性和植物性的杂质清除,能更好的发挥其自清、自洁功能。
四、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纤维长度平均增加2-3毫米,每吨的经济效益增加近3万元,以一个企业年销售100吨量的计算,一年就能增加300万元的经济效益。项目研究成果经济效益明显,可应用企业达90多家,涉及分梳山羊绒6000多吨,项目研究成果应用前景广阔。
截止2017年1月,公司使用项目技术生产分梳绒25吨,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增效75万元。
(二)社会效益
本项目完成后,将减少纤维损伤大,去除率不高的问题。革新改造后的设备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可以带动行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同时,革新改造后的设备降低了单位产品的原料消耗量,对特种动物绒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将引领行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走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