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43956]北方果树(苹果、梨、桃、杏、李子)霜冻灾害防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许可转让
联系人:
张益民
所在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北方果树(苹果、梨、桃、杏、李子)霜冻灾害防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主要来源于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中国北方果树霜冻灾害防御关键技术研究",2012-2014年,项目批准号:GYHY201206023。该项目立足于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防御的重大需求,运用试验、模拟、GIS空间分析和系统分析方法,信息、工程、生物技术相结合,组织来自科研、高校、业务和生产部门的气象、农业、生物、自然地理、遥感、软件工程等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开展了重大气象灾害霜冻防御关键技术研究:
(1)揭示了中国北方霜冻发生规律和变化趋势,制作了北方以及宁夏主要果树霜冻风险区划图。(2)揭示了果园气温时刻分布规律。(3)建立了北方苹果、杏、梨等主要果树花期幼果期霜冻灾害指标体系;(4)建立了果园霜冻实时监测和基于卫星遥感方法的果园面上温度反演模式,建立了省级霜冻监测、预报和预警业务系统。(5)发展了果树霜冻防御技术体系,提出了物理、化学、工程防霜和霜后补救等防霜技术规程8套并推广应用。(6)建立了省(区)级北方果树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在河北、陕西、甘肃、宁夏推广应用。(7)撰写学术论文45篇,发表31篇,定稿4篇,出版社专著《北方果园霜冻防御》1本、《北方果园防霜技术手册》1本,编写《杏扁树周年管理历》、《杏扁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杏扁管理技术要点》等技术手册,申请专利5项,获得2项专利,申请软件著作权4项,形成2套省级业务服务流程,完成决策服务产品5期、果树霜冻预报预警服务材料56余期;总项目在宁夏、河北、甘肃、陕西推广防霜技术8200亩,经济效益2126.3万元,技术辐射带动果树防霜面积12000余亩。"宁夏果树霜冻灾害防御研究成果多渠道转化应用"获得2014年宁夏全区气象部门创新工作二等奖。(8) 建成10个果树防霜试验示范基地。(9)培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9人,培训果树防霜技术人员489人。项目负责人张晓煜率领的"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气象减灾"创新团队"进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创新团队序列,培育3项霜冻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培养了一支北方果树防霜队伍。
项目创新性体现在:(1)项目系统地研究了霜冻发生规律、霜冻指标试验研究、霜冻监测(遥感、远程、实时)、霜冻预测预警、霜冻防御技术、霜冻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霜冻风险评估,霜冻综合防御技术和策略等。(2)全面构筑了防霜技术体系,全面构筑了物理(熏烟、灌水、空气扰动、喷水等)、化学(喷施防霜剂、生长调节剂等)、工程(覆盖、烟堆、防霜火墙、冷空气疏导)、霜后补救(施肥、灌水、喷施碧护等)技术体系,技术既包括传统的防霜技术方法,又提出了新方法(工程防霜)。采用防霜技术集成应用理念,提出果树防霜的一般模式和防霜策略,大大提高了我国果树防霜技术能力。(3)进一步构建了中国北方霜冻防御的一般模式,包括灾前、灾中、灾后的霜冻成因分析、风险分析、防灾预案、霜冻预警、风险管理、灾后补救等技术环节,提出防霜原则和防霜策略。对传统的防霜方法进行全面评估,给出每类防霜技术的适用范围和防霜能力,初步规范了防霜方法,提高了防霜技术方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4)在霜冻指标试验方法上采用研制的野外霜冻试验箱,开展苹果、桃、李、杏、梨等果树原位霜冻指标试验,试验结果比传统方法更贴近自然状况,结合显微观察和生理生化测定,能准确反映霜冻的发生过程和危害程度,为霜冻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奠定基础。(5)自主研发了果园防霜烟雾弹、野外霜冻试验箱、移动防霜火墙等。移动防霜火墙成本低,便于复制、操作,防霜效果最好,深受果农的欢迎。成功研制的野外移动霜箱成为霜冻野外试验的利器,极大推动了农作物霜冻指标试验研究,实现了霜冻指标的原位试验。研制的防霜烟雾弹发烟量大,持续时间长,环保、高效,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6)首次提出工程防霜的概念,从防霜工程的设计、布设、适用条件及组织系统介绍了防霜工程。系统推介了冷空气疏导、防霜火墙、堆防霜工程、防霜机和喷灌防霜工程,变被动防霜为主动防御,提高组织效率和防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