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243795]植物源农药的研发与利用

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许可转让

联系人: 张益民

所在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分享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本课题为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编号KGX-09-10-10,由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承担,执行年限为2010年4月至2014年12月。本项目针对我区枸杞害虫防治缺乏高效纯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研发能力薄弱的现状,通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合作研究,以枸杞重大害虫为防治对象,在系统研究宁夏特色植物的杀虫活性物质作用机理和田间控害作用的基础上,研制高杀虫活性的植物源新农药、新型剂,并示范应用。按照项目计划任务书目标和研究内容的要求,全面系统开展了各项科研任务,超额完成了项目预期目标和考核指标,在植物源农药新制剂的研制和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经过五年的科研攻关,在开展宁夏具农药活性特色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调查的基础上,明确宁夏具农药活性特色植物种类和分布,主要集中在毛茛科、豆科、大戟科等29科58属75种;通过多批次室内生测筛选出对枸杞蚜虫、蓟马、木虱若虫均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植物依次为披针叶黄华、乳浆大戟、蓖麻及翠雀;采用活性示踪法从披针叶黄华中提取分离出2种具高杀虫活性的化合物,经紫外、红外、核磁共振图谱检测,得到了两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图,确定为金雀花碱和鹰爪豆碱;通过活性物质高效提取技术研究,确定最佳提取溶剂为乙醇,提取方法为加热回流法,并进一步用L9(34 ) 正交设计方法对提取溶剂浓度、料液比、处理时间、提取次数进行优化筛选,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A2B1C2D3。经过多批次试验,筛选得到对枸杞蚜虫、蓟马室内毒力较高的三个配伍方案,通过剂型筛选、制剂质量标准测定及室内外药效试验测定,研发出三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源新制剂国家发明专利"乳浆大戟植物杀虫水乳剂"(ZL201110384518.6)、"金雀花碱·苦参碱杀虫水乳剂"(ZL201110384514.8)和"一种防治枸杞蓟马植物源农药"(201410598813.5);开展了植物源新制剂中试生产技术参数研究,明确了制剂中试生产过程中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制剂生产关键技术参数。同时开展了新制剂主要有效成份作用方式、杀虫谱及作用机理等方面相关研究,明确披针叶黄华活性物质的杀虫作用与其对昆虫体内的重要解毒酶和神经传导介质的作用具有相关性,初步明确了披针叶黄华活性物质的杀虫作用机理;通过植物源新制剂对枸杞果实品质的影响测定,明确使用新制剂后对枸杞鲜果的营养成份(总糖)、有效成份(多糖、甜菜碱)均无影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受理1项,发表论文6篇,培养并引进植物源农药方向研究生2名,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农药研发人才团队,通过该项目带动了植物源农药实验室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植物源农药研究水平的提高。 科技查新结果表明,针对枸杞成灾性害虫蚜虫和蓟马,研发出三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植物源新制剂,确定了制剂中试生产过程中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制剂生产关键技术参数,明确了其杀虫作用机理和对枸杞果实品质的影响,该项目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上均取得了创新,阶段性地解决了枸杞采果期缺乏纯植物源制剂的瓶颈。 项目实施期间,中试生产出新制剂乳浆大戟植物杀虫水乳剂和金雀花碱·苦参碱杀虫水乳剂共2780 L,2013-2014年在中宁县六个枸杞出口基地开展了新制剂的应用示范,累计防治面积3000亩。新制剂应用与枸杞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紧密配合,在压低采果前期害虫虫口基数的基础上,采果期交替使用新制剂3~4次,药剂成本54元/亩,害虫防效达到65%以上,枸杞产品质量达到出口标准,使每亩增收1.8万元,3000亩示范基地可增加收入54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该项目研究成果为枸杞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