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微信公众号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详细页

厦门大学优质科技成果推荐系列一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单位:来源网络

分享到:

摘要:

本期精选厦门大学5项先进、适用、可转化的化学化工领域优质科技成果。

 

01、成果名称:超高耐蚀彩色镀铬膜

 

◆项目简介

 

本工艺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89106223.8)。在特殊镀铭液中采用与普通铭类似的操作方法就可在光亮的基体上镀覆一层色泽鲜艳,绚丽多彩的铭膜。铭膜不是金属铭,组成非常复杂,但具有极高的耐蚀性,是装饰性和防腐性两用的涂层。

 

主要技术指标:1.附着力极强,用橡皮擦或织物磨擦不损坏;2.分散能力和 深镀能力较好,可均匀镀复于大面积,形状复杂的工件;3.铭酐用量只为普通镀 铭液的1/4,可在常温和低电流密度下操作,铭雾污染少;4.颜色为彩虹色,可随光照角度变化而变化。

 

◆技术成熟程度

 

国内独家发明,已经中试试验,可直接用于生产。

 

◆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

 

适用于特高耐蚀要求的材料上,金属制品表面的耐蚀处理.最适合于室内、娱乐场所灯光闪烁下装饰品之电镀,也是汽车零配件,日常五金用具,自行车, 电器和化工设备等优良的防腐装饰性涂层。

 

◆投资条件和预期经济效益

 

适用于具有一定规模的电镀生产加工企业。普通镀铭设备经过改造,就可直 接用于本工艺。本工艺采取与普通镀铭工艺一样的处理方法。应用范围比镀铭的更广,经济效益大于镀装饰铭。

 

◆合作方式

 

负责生产指导,转让技术,转让费面议。

 

联系地址: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联系人:杨防祖

 

联系电话:0592-2185957

 

传真:0592-2181436

 

电子邮件:fzyang@xmu.edu.cn

 

02、成果名称:钢铁基体无氰预镀铜工艺

 

◆项目简介

 

本工艺已申请国家专利(申请号200910112479.7)。属环保、清洁生产工艺, 镀液中不含CNL采用新型的络合剂;镀层为光亮的紫铜色,与基体有良好结合力;适合于钢铁、黄铜基体上的预镀。

 

主要技术指标:1.具有高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100%),电流效率80%〜 95%,镀层致密光亮;2.镀液具有活化钢铁表面且不发生铜置换的特点,保证镀 150层具有优良的结合力.钢铁(管)件经预镀铜、酸铜、镍、铬电镀后,(1).于200°C、 1小时烘烤、自然冷却至室温后,不发生起皮现象;(2).用锤子击打管件至呈扁 平状,无发现起皮现象;3.镀液抗Fe3+、Fe2+、Sn2+, Zn2+污染金属总容许量高 达1 g/L以上.镀液中存在这些杂质时,仅发现浑浊现象,循环过滤后仍可正常 生产,镀层质量不受影响;4.采用本工艺,可以一步取代氤化镀铜和焦磷酸盐镀 铜两道工序;工艺流程与原生产流程一致即:化学除油T电解除油T酸化(活化、 抛光)T电镀。

 

◆技术成熟程度

 

 实现中试和连续生产一年。

 

◆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

 

适用于钢铁和铜及其合金件的预镀铜打底。

 

◆投资条件和预期经济效益

 

适用于具有一定规模的电镀生产加工企业,连续生产时,工艺成本与氤化预镀铜的相当。有环保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合作方式

 

负责生产指导,销售镀液及添加剂或转让技术,转让费面议。

 

联系地址: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联系人:杨防祖、姚士冰

 

联系电话:0592-2185957

 

传真:0592-2181436

 

电子邮件:fzyang@xmu.edu.cn

 

03、成果名称:纯钳、闪镀钳、钳镍(白钢)和钯钻电镀

 

◆项目简介

 

镀耙:可在宽广的镀液组成、电流密度、温度和pH范围内获得与基体结合 好、平整、白和镜面光亮的耙沉积层。镀层纯度达99.9 %以上,厚度可达5pm;镀液稳定、有很好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有“傻瓜”工艺 之称。

 

闪镀耙:是最佳的代镍中间阻挡层,0.2微米厚就可有效阻挡基体金属向表 层扩散,在耙上镀金、铑或钌已广泛用于名贵的“无镍饰品”的装饰。从本工艺镀 取的耙镀层纯度达99.9 %,耐腐蚀,外观洁白光亮,具有优异的耐变色性能,镀 层无裂纹、光亮、洁白。

 

耙镍合金:中性耙镍电镀工艺。镀层白亮、不变色、有优良的耐磨性、耐蚀 性和可焊性。镀液中耙含量少,成本较低。镀液稳定,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与传统的镍含量为20 %的耙镍合金相比,本工艺镀层中的镍含量达到40 %, 因此,电镀成本较低。实现生产应用(代金镀层)2年。

 

耙钻合金:耙钻合金镀层具有高耐磨,高抗蚀和光亮洁白外观三大特性,可 直接用作装饰品的表层。在其上镀一薄层的金、铑或钌更是被广泛用作高档“无 镍饰品〃的装饰镀层。

 

本工艺是节耙弃镍的新工艺,镀层耙钻比为80:20,既具有纯耙镀层的外观又不含对人体皮肤有害的镍。镀层的耐蚀性、耐磨性、钎焊性和接触电阻均与硬 金镀层相近,在电子工业中也可代替硬金用于接插件的电镀。本工艺镀液稳定, 采用单一高效光亮剂,故镀液组成简单,操作与维护都非常方便。根据需要,调 节镀液中钯盐与钻盐浓度比可得到钻含量从5 %到30 %的一系列钯钻合金镀层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评定标准:SJ 2431-84《印刷插头技术条件》第3.7条,接触电阻不大于0.015 Q(15 mQ),一般镀金层接触电阻小于0.6 m Q。

 

*评定标准:GB4677-84《印刷板可焊性测试方法》,Sn/Pb = 63:37,温度=235±5 °C,时间=3秒,润湿面积>95%为合格。

 

◆技术成熟程度

 

可直接用于生产。

 

◆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

 

高档豪华饰品之装饰表层,镀金底层,防银变色表层,代镍镀层和电子工业 中的代硬金镀层。

 

◆投资条件和预期经济效益

 

适用于具有一定规模的电镀生产加工企业。普通镀铭设备经过改造,就可以直接用于本工艺。

 

应用范围比镀铭的更广,经济效益大于镀装饰铭。

 

◆合作方式

 

负责生产指导,销售镀液及添加剂或转让技术,转让费面议。

 

联系地址: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联系人:杨防祖

 

联系电话:0592-2185957

 

传真:0592-2181436

 

电子邮件:fzyang@xmu.edu.cn

 

04、成果名称:化学沉镍、化学沉金复合工艺及技术

 

◆项目简介

 

适用于普通及特殊材料如:高密度柔性线路板、复杂和特殊的航空航天材料(如令目合金、钨合金、纤维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等)表面上的前处理一化 学镀镍一化学镀金多种工艺的复合加工表面处理.特别适用于无法用电镀方法 加工的微细器件,如微小片状、粉末、金属丝、钩、空心管等零件。

 

化学镀镍:成功应用.属酸性中磷化学镀镍工艺,特适用于柔性线路板化学 镀镍/金.镀层结晶细腻、光亮、孔隙率低、具有高柔性和优良的可焊性和极佳的 抗腐蚀性能。镀液稳定和环保(不含铅、镉和其他环保禁用物质),使用寿命长。

 

化学镀金:包括高稳定性无氤自催化化学镀金工艺和化学置换镀金技术成功实际应用,已用在高密度柔性线路板和电子陶瓷上镀金。

 

化学置换镀金:弱酸性化学镀金新工艺,镀层厚度可达0.05-0.3^m,呈光亮 的柠檬黄色泽,纯度高达99.95 %以上。成本低;镀液稳定,操作方便,维护简 单。镀层具有高导电率,高抗蚀性。

 

高稳定性无氤自催化化学镀金:采用非氤的金盐,对线路板的胶粘剂不腐蚀, 对环境和人体无害。镀金过程属自催化反应,镀层厚度可达mm,镀速快,纯度 高,具有优异的金丝键合强度,特适用于精细高密度线路板镀金,也可用于高挡 装饰品镀金。工艺操作和维护简便,镀液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高达10循环。多步骤工艺、技术的整合,使得本技术的科技含量高。

 

◆技术成熟程度

 

小量实际应用,可用于生产。

 

◆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

 

航空航天、(微)电子工业、微机电加工、光电磁和半(非)导体材料表面加工处 理、日常五金、电器、装饰业、化工、冶金、轻工、纺织、机械、电力、汽车等。

 

◆投资条件和预期经济效益

 

必须具有或建设专用的生产线,传统的化学镀镍金生产线经过适当改造,可以使用,经济效益高。

 

◆合作方式

 

负责生产指导,销售溶液液及添加剂或转让技术,转让费面议。

 

联系地址: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联系人:杨防祖

 

联系电话:0592-2185957

 

传真:0592-2181436

 

电子邮件:fzyang@xmu.edu・cn

 

05、成果名称:超高耐蚀彩色镀铬膜

 

◆项目简介

 

电铸镍、电铸铜:适用于精密器件如:高精密度器件、激光防伪商标、光反 射器、模具的复制加工.镀层间结合力强,应力小。电铸层变形小。

 

镍一微颗粒的复合镀:材料表面的复合镀加工,以提高耐磨性如,磨具、钻 头等基质材料上的镍基金刚石复合镀工艺。固体微粒和镍基金属咬合程度高。复 合镀层耐磨、耐蚀。

 

◆技术成熟程度

 

小量实际应用,可实际应用。

 

◆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

 

特殊精密器件的复制加工。

 

◆投资条件和预期经济效益

 

必须具有普通的电镀生产线,经济效益高。

 

◆合作方式

 

负责生产指导。

 

联系地址: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联系人:杨防祖

 

联系电话:0592-2185957

 

传真:0592-2181436

 

电子邮件:fzyang@xmu.edu.cn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