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20 00:00 发布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经公开征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生物医学合作研究项目共接收项目申请183项,根据双方项目指南的要求和相关规定,予以受理以下158个项目申请。
# |
科学部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请人 |
单位名称 |
1 |
8161101162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hiv-1感染者nafld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朱彪 |
浙江大学 |
2 |
8161101181 |
酸敏感离子通道1a对不同疾病状态下脑卒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苏定冯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3 |
8161101183 |
抗cd4抗体在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不良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吴昊 |
首都医科大学 |
4 |
8161101195 |
基于重组免疫毒素和pd-l1/pd-l2阻断的肿瘤靶向免疫治疗研究 |
梁兴杰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5 |
8161101196 |
新型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 |
周旭宇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6 |
8161101197 |
构建非人灵长类模型解析自闭症的遗传机制 |
张永清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7 |
8161101198 |
舌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相关microrna的研究 |
王安训 |
中山大学 |
8 |
8161101199 |
重要内质网塑形蛋白在疟原虫致病性方面的作用研究 |
胡俊杰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9 |
8161101200 |
抗病毒治疗即预防的效果:msm单阳性伴hiv基因-网络研究 |
阮玉华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
10 |
8161101201 |
非植入性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输注克服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 |
艾辉胜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11 |
8161101202 |
联合基因、免疫和细胞治疗的新型生物水凝胶微球靶向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
张煜辉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12 |
8161101203 |
lincrna和炎症相关基因调控在败血症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研究 |
周蕊 |
武汉大学 |
13 |
8161101204 |
foxo4在肝纤维化和肝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李皓 |
南京医科大学 |
14 |
8161101207 |
激素诱导的表观遗传学和x连锁基因在乳腺肿瘤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 |
邵根泽 |
北京大学 |
15 |
8161101208 |
针对中国人肝癌遗传变异特征的靶向和免疫治疗策略的研究 |
樊嘉 |
复旦大学 |
16 |
8161101209 |
纳米生物靶向治疗促进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临床转化研究 |
胡波 |
华中科技大学 |
17 |
8161101210 |
分子伴侣介导的炎癌转化研究 |
孟颂东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18 |
8161101211 |
结核及hiv合并结核感染中保护性cd8+t效应细胞亚群的功能与机制 |
曾谷城 |
中山大学 |
19 |
8161101212 |
沃尔巴克氏体介导蚊媒抗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 |
程功 |
清华大学 |
20 |
8161101215 |
病毒感染中杀伤性cd4+ t 细胞产生和调控的机制研究 |
方敏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21 |
8161101216 |
kshv virf3调节淋巴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
梁小珍 |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
22 |
8161101218 |
多能干细胞分化为hbv特异ctls及其调节机制 |
倪兵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23 |
8161101219 |
新型hiv蛋白酶自动剪切抑制剂的研发 |
鲍官虎 |
安徽农业大学 |
24 |
8161101220 |
精液中微生物群及冰毒滥用导致精液微环境改变对男男同性hiv传播的影响研究 |
王福生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 |
25 |
8161101221 |
中国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流行病学动态分析及流行株致病机制研究 |
李敏 |
上海交通大学 |
26 |
8161101222 |
人类遗传变异调节眼表微生物组的机制研究 |
魏来 |
中山大学 |
27 |
8161101223 |
kshv micrornas促进血管生成与肿瘤侵袭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
卢春 |
南京医科大学 |
28 |
8161101224 |
艾滋病相关歧视与艾滋病临床指标的关联及影响机制研究 |
沈智勇 |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29 |
8161101225 |
蛋白质-microrna一站式纳米等离子生物芯片:检测外泌体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新型生物标志物 |
陈宗祐 |
复旦大学 |
30 |
8161101227 |
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无序区与外排泵互作机制和多重耐药抑制剂研究 |
王北难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31 |
8161101228 |
itk信号途径在treg和th17细胞发育功能的价值及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 |
郑颂国 |
中山大学 |
32 |
8161101229 |
循环肿瘤细胞及循环肿瘤dna在胰腺癌诊治中的作用研究 |
苗毅 |
南京医科大学 |
33 |
8161101230 |
原位采样超声喷雾离子化质谱实时动态分析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及细胞应答反应 |
钟鸿英 |
华中师范大学 |
34 |
8161101233 |
探索胃癌腹膜转移的新型防治策略 |
王振宁 |
中国医科大学 |
35 |
8161101235 |
构建中国耐药结核图库并开发含有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新疗法 |
张天宇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
36 |
8161101236 |
smurf在自噬、肝脏脂质沉着症和肿瘤中对hedgehog信号转导的调控作用 |
程雁 |
南京医科大学 |
37 |
8161101237 |
中国华南地区高发癌症的肿瘤特异性抗原数据库的构建 |
张力 |
中山大学 |
38 |
8161101238 |
rna干扰介导的新型人类抗病毒免疫机制研究 |
周溪 |
武汉大学 |
39 |
8161101239 |
ebv疫苗临床前评价的动物模型研究 |
周东明 |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
40 |
8161101240 |
双脐螺对曼氏血吸虫易感性的神经生物因子研究 |
周晓农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41 |
8161101241 |
cirp作为低剂量uvb诱导的皮肤癌发生的新靶标研究 |
唐丽灵 |
重庆大学 |
42 |
8161101242 |
修饰血管细胞免疫原性预防移植心脏血管病变的研究 |
王敏 |
中山大学 |
43 |
8161101243 |
网络指导的预防策略:早期抗病毒治疗对msm人群hiv传播网络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
尚红 |
中国医科大学 |
44 |
8161101244 |
研究靶向调节肿瘤外基质对nf2神经鞘瘤治疗的影响 |
刘丕楠 |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
45 |
8161101246 |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及持留性调控网络的研究 |
姚玉峰 |
上海交通大学 |
46 |
8161101247 |
治疗性靶向疱疹病毒末端酶分子马达复合体 |
刘刚 |
清华大学 |
47 |
8161101250 |
促进中国男性hiv感染者疗效优化的生物-行为-临床研究 |
何纳 |
复旦大学 |
48 |
8161101251 |
脑肿瘤患者功能磁共振成像时脑血流动力反应的定量研究 |
周良辅 |
复旦大学 |
49 |
8161101254 |
中国hiv流行区宫颈癌筛查的hiv/hpv即时共诊断技术研究 |
赵方辉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50 |
8161101255 |
补体在急性和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新作用和新机制研究 |
梁淑娟 |
潍坊医学院 |
51 |
8161101256 |
中国新疆地区儿童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的感染情况研究 |
曾妍 |
石河子大学 |
52 |
8161101257 |
整合素配体亲和性调控在肠道免疫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陈剑峰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53 |
8161101261 |
精神障碍的视觉和面孔加工的生物学和行为特征:一项基于rdoc的研究 |
陈楚侨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54 |
8161101262 |
禽流感病毒感染后的人体抗体应答研究 |
徐建青 |
复旦大学 |
55 |
8161101264 |
编辑ipsc来源的b细胞实现精准靶向肿瘤细胞 |
陈赛娟 |
上海交通大学 |
56 |
8161101265 |
吡咯烷类化合物作为新型抗疟药的研究 |
陈小平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
57 |
8161101268 |
正常人和银屑病患者微生态共生菌/致病菌对于真皮γδ t细胞的调节 |
郑捷 |
上海交通大学 |
58 |
8161101269 |
武汉市hiv-1流行的社会和系统进化动态纵向研究 |
刘满清 |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59 |
8161101270 |
结核分枝杆菌重要抗结核药物耐药分子机制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耐药结核方案 |
万康林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
60 |
8161101272 |
新型钠成像技术研究锂盐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机制 |
王征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61 |
8161101273 |
用哮喘小鼠模型来研究长非编码rna和转录调控因子在调节th2和ilc2细胞功能中的新机制 |
孙兵 |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
62 |
8161101274 |
cd70特异性car-t细胞靶向治疗idh野生型低级别胶质瘤 |
林志国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63 |
8161101275 |
通过pdc删除和cart联合治疗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抗病毒免疫反应和控制hiv储藏库 |
张立国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64 |
8161101276 |
cdk8复合体在肥胖增加肝癌患病风险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王晨光 |
中国医学科学院 |
65 |
8161101277 |
stat3信号通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其相关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
潘宏铭 |
浙江大学 |
66 |
8161101278 |
物质滥用对中国hiv感染者认知功能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
卢洪洲 |
复旦大学 |
67 |
8161101280 |
胚系和体细胞基因组改变与胃癌进展和预后的整合分析研究 |
靳光付 |
南京医科大学 |
68 |
8161101281 |
hiv相关恶性胶质瘤宿主因子的筛选与鉴定 |
马勇杰 |
天津医科大学 |
69 |
8161101282 |
影响乳腺癌细胞毒药物化疗耐药的外泌体mirna的筛选鉴定及机制研究 |
吴炅 |
复旦大学 |
70 |
8161101284 |
mcpip1抗流感病毒的机制研究 |
仇超 |
复旦大学 |
71 |
8161101285 |
rna结合蛋白和lncrnas在hpv16和hpv58诱导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为宫颈癌中的作用 |
张丽芳 |
温州医科大学 |
72 |
8161101286 |
空气污染对哮喘气道表观遗传特征的调控研究 |
文富强 |
四川大学 |
73 |
8161101288 |
遗传与儿童期环境因素影响精神分裂症患病风险的脑机制研究 |
岳伟华 |
北京大学 |
74 |
8161101291 |
精氨酸蛋白甲基化在化疗耐受中的研究 |
卞修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75 |
8161101292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诱导免疫耐受和调节病毒复制的机制研究 |
张继明 |
复旦大学 |
76 |
8161101293 |
以cd39阳性的调节性t细胞为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 |
赵海涛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77 |
8161101294 |
构建磁共振波谱mrs验证的人脑能量代谢计算模型揭示阿兹海默症等患者fmri脑功能连接的能量异常机制 |
于玉国 |
复旦大学 |
78 |
8161101295 |
通过听力系统检测评估hiv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
施裕新 |
复旦大学 |
79 |
8161101296 |
vmip-ii脱氨基化调控在kshv病毒致瘤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研究 |
黄灿华 |
四川大学 |
80 |
8161101298 |
唾液腺免疫接种诱导黏膜和全身免疫应答效力的研究 |
刘光亮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
81 |
8161101301 |
中国hiv感染者的gp41特异性中和抗体及其疫苗设计 |
刘颖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
82 |
8161101302 |
幽门螺杆菌致炎机制研究 |
张国新 |
南京医科大学 |
83 |
8161101303 |
神经感觉老化与健康的北京-芝加哥合作研究 |
魏永祥 |
首都医科大学 |
84 |
8161101304 |
涎腺腺样囊性癌exosome传递非编码rna和蛋白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恶性转化及met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
李龙江 |
四川大学 |
85 |
8161101305 |
nod2功能异常与克罗恩病相关联的机制研究 |
孟广勋 |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
86 |
8161101306 |
白介素17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及酒精性脂肪性肝炎(ash)发展为肝细胞癌过程中的作用 |
贾继东 |
首都医科大学 |
87 |
8161101307 |
结核分枝杆菌及其抗生素抗性免培养快速检测研究 |
隋国栋 |
复旦大学 |
88 |
8161101308 |
肝脏特有nk细胞的进一步验证与功能研究 |
田志刚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89 |
8161101309 |
zhx2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肝细胞肝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马春红 |
山东大学 |
90 |
8161101310 |
tet 去甲基酶调控淋巴细胞分化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
常兴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91 |
8161101312 |
胃癌组学整合分析技术体系的建立及药物靶标的识别 |
吕有勇 |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
92 |
8161101314 |
靶向病毒相关恶性肿瘤的t细胞受体基因的精准设计与应用研究 |
张毅 |
郑州大学 |
93 |
8161101315 |
根治性抗肿瘤免疫治疗疫苗theravac的体内研究 |
何金生 |
北京交通大学 |
94 |
8161101317 |
对smad4突变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进行dna损伤--细胞生存双重靶击的作用机制研究 |
周红梅 |
四川大学 |
95 |
8161101318 |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在老年宿主中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
邓国华 |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
96 |
8161101319 |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致重症的调节机制研究 |
钟南山 |
广州医科大学 |
97 |
8161101320 |
基于gpc-3多肽的纳米靶向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 |
朱继业 |
北京大学 |
98 |
8161101321 |
结核病人肺组织局部病灶的炎性免疫细胞分析 |
黄家颖 |
复旦大学 |
99 |
8161101322 |
progranulin 和 granulin 在宿主抗病毒反应中的功能 |
马小京 |
上海交通大学 |
100 |
8161101325 |
多重靶向纳米偶联物在不同遗传背景的乳腺癌小鼠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
吴爱国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101 |
8161101328 |
s-腺苷甲硫氨酸在肝癌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 |
陆荫英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 |
102 |
8161101329 |
乳腺癌中基因转录抑制的分子机制研究 |
刘文 |
厦门大学 |
103 |
8161101330 |
同性恋人群hiv/hbv长期维持共感染遗传学机制研究 |
肖江 |
首都医科大学 |
104 |
8161101331 |
dna损伤应答和细胞衰老中活性脂类分子修饰靶点的组学鉴定和功能研究 |
王初 |
北京大学 |
105 |
8161101334 |
表观遗传学在脓毒症(sepsis)病人免疫异常发生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
周菊华 |
鲁东大学 |
106 |
8161101336 |
hiv/tb共感染中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损伤及机制研究 |
张文宏 |
复旦大学 |
107 |
8161101337 |
岛叶相关神经环路在精神疾病共病发病机制的基因影像学研究 |
汪凯 |
安徽医科大学 |
108 |
8161101338 |
导致脑卒中(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疾病遗传学机制的研究 |
杨新宇 |
天津医科大学 |
109 |
8161101339 |
人类黄病毒科病毒与hiv-1共感染对hiv-1病毒颗粒组装的影响 |
胡静 |
南方医科大学 |
110 |
8161101342 |
利用微流控芯片筛分循环肿瘤细胞来预测乳腺癌的转移 |
熊焕明 |
复旦大学 |
111 |
8161101343 |
esat-6在结核病感染免疫中的调节作用及其转化研究 |
张舒林 |
上海交通大学 |
112 |
8161101344 |
禽流感疫苗免疫对禽流感病毒演化的影响 |
廖明 |
华南农业大学 |
113 |
8161101346 |
中国msm人群hiv-1传播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
邢辉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
114 |
8161101348 |
小胶质细胞激活,神经炎症和精神分裂症 |
童永胜 |
北京回龙观医院 |
115 |
8161101349 |
利用病毒系统进化分析结合横断面血清学新发感染率检测评估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情况 |
赵锦 |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16 |
8161101350 |
双功能靶向载体用于结直肠癌化疗与免疫协同治疗研究 |
张娜 |
山东大学 |
117 |
8161101351 |
dcs来源的抗原特异性exosomes对pd模型的作用研究 |
刘晶 |
大连医科大学 |
118 |
8161101353 |
纳米颗粒药物递送系统在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王晓沁 |
苏州大学 |
119 |
8161101354 |
运输蛋白复合物在nibp综合症中调控树突棘发生与突触发生 |
莫显明 |
四川大学 |
120 |
8161101356 |
基于枯草芽孢为载体的口服ctb-arah融合蛋白疫苗sit作用机理的研究 |
刘志刚 |
深圳大学 |
121 |
8161101357 |
中美非小细胞肺癌表观遗传学和免疫治疗的合作研究 |
季红斌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122 |
8161101359 |
树突细胞ncrna在自身免疫病疾病易感性中的调控作用 |
张烜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123 |
8161101360 |
capuramycin类抗分枝杆菌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和药物化学研究 |
杨兆勇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124 |
8161101361 |
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双频率激发超声换能器阵列研发 |
王丛知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125 |
8161101363 |
耐药性登革热病毒蛋白酶的广谱抑制剂的设计评价与结构生物学研究 |
程卯生 |
沈阳药科大学 |
126 |
8161101364 |
结核病诊断和疗效跟踪的新生物标志物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意义 |
王颖 |
上海交通大学 |
127 |
8161101365 |
基因甲基化调控启动子开关影响恶性胶质瘤的机制研究 |
杨铁林 |
西安交通大学 |
128 |
8161101367 |
伏隔核电生理作为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生物标志物研究 |
孙伯民 |
上海交通大学 |
129 |
8161101368 |
首发精神疾病认知控制和皮层伽玛振荡的机制研究 |
张向阳 |
北京回龙观医院 |
130 |
8161101369 |
青蒿素抗药性分子机制的研究 |
曹雅明 |
中国医科大学 |
131 |
8161101371 |
disc1基因修饰的拟精神分裂症猕猴模型的建立及表型研究 |
牛昱宇 |
昆明理工大学 |
132 |
8161101372 |
诱导多巴胺能前体细胞及其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研究 |
沈璐 |
中南大学 |
133 |
8161101373 |
肝星状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在肝细胞肝癌肿瘤微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
季菊玲 |
南通大学 |
134 |
8161101375 |
内稳态调节异常在脑损伤后癫痫发生及预防中的作用和机制 |
江克文 |
浙江大学 |
135 |
8161101376 |
高端原位体液免疫应答成像分析 |
祁海 |
清华大学 |
136 |
8161101377 |
遏制多重耐药细菌的新型抗菌肽设计和作用机制 |
别小妹 |
南京农业大学 |
137 |
8161101378 |
基因编辑技术建立脆性x综合征非人灵长类模型的研究 |
陈永昌 |
云南中科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 |
138 |
8161101379 |
鼻咽癌的表观遗传研究 |
朱孝峰 |
中山大学 |
139 |
8161101381 |
免疫监视削弱对hiv-1感染者ebv-阳性和ebv-阴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na表达和基因组的影响 |
高光侠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140 |
8161101382 |
鉴定与界定一条新的dna损伤反应通路 |
刘力 |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
141 |
8161101383 |
t-细胞受体和cd47信号传导与糖胺聚糖生物合成和活性关系的研究 |
张丽娟 |
青岛大学 |
142 |
8161101384 |
新型p53突变聚集抑制剂的发现及其恢复p53抑癌活性的研究 |
逄秀凤 |
华东师范大学 |
143 |
8161101385 |
基于深度学习和动态网络信息的精神疾病生物标志检测方法 |
隋婧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144 |
8161101386 |
中国nsclc患者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前后的体液与t细胞免疫应答研究 |
周彩存 |
同济大学 |
145 |
8161101387 |
新型抗hiv car基因定向整合tcr位点以避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
朱焕章 |
复旦大学 |
146 |
8161101388 |
“应激-免疫-脑连接”紊乱在中国人群早期精神分裂谱系障碍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
谭云龙 |
北京回龙观医院 |
147 |
8161101389 |
microrna在免疫中的作用与调节机制 |
刘小龙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148 |
8161101390 |
结核病和耐多药结核病同时检测生物芯片的研究与开发 |
李菲 |
西安交通大学 |
149 |
8161101391 |
应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研究多巴胺神经变性的发生机制 |
乐卫东 |
大连医科大学 |
150 |
8161101392 |
针对包膜病毒的广谱抗病毒药物的开发 |
杨宝峰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151 |
8161101394 |
自噬和肿瘤干细胞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机制 |
陈德喜 |
首都医科大学 |
152 |
8161101395 |
脑卒中后肌无力患者的神经肌肉改变及康复方法 |
李光林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153 |
8161101397 |
应用磁性纳米3d生物打印技术和人源肿瘤移植瘤(pdx)模型进行循环肿瘤细胞(ctc)扩增和药效研究 |
陈思宇 |
上海交通大学 |
154 |
8161101398 |
叶酸拮抗剂与结核分枝杆菌 |
邓教宇 |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
155 |
8161101400 |
肿瘤干细胞dc疫苗联合抗pd-l1单抗治疗中晚期乳腺肿瘤的试验研究 |
曾益新 |
北京医院 |
156 |
8161101401 |
基于影像组学和影像基因组学的肝细胞癌预后预测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
田捷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157 |
8161101402 |
靶向hiv-1病毒被膜蛋白和宿主细胞辅受体的双功能嵌合体抑制剂 |
龙亚秋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158 |
8161101403 |
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生物机制的纵向研究 |
龚启勇 |
四川大学 |
联系人:魏芹 刘秀萍
电 话:010-62325544;010-62325377
电 邮:weiqin@;liuxp@
国际合作局
2016年6月16日
您感兴趣的政策:
2024/04/25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度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的通知
2023/06/05
2022/12/08
2022/05/27
2022/08/12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