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常见问题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政策 > 详细页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 《宁夏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9-04 13:55        发布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各市、县(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开发区管委会:

  现将《宁夏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8月31日

  宁夏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推进具有宁夏特色的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两化融合迈向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加快赋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建设美丽新宁夏提供有力支撑,为西部地区乃至沿黄省区工业互联网发展探索路径、打造样板。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宁夏两化融合水平达到沿黄地区前列,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互联互通网络体系全面建成,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工业互联网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并孵化一批原创技术,形成普惠公共服务和繁荣生态体系,形成辐射全区及周边的发展态势,建成特色鲜明、体系完备的宁夏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成为沿黄地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新高地。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建设开通5G基站2万座以上,打造“5G+工业互联网”项目30个;培育1-2个跨领域、跨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20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0个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完善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安全防护能力全面提升。

  ——融合应用成效进一步彰显。按照“1+5+24”总体架构,实现工业园区智慧化全覆盖。培育100个新模式典型应用项目,实现3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2,数字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6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8%,产业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居西部前列。

  ——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健全。引进培育100家以上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带动成长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高成长的“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平台企业赋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发挥科研院所、平台企业作用,突破一批网络、标识、平台、安全等领域关键技术。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1.推动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互联互通。支持工业企业运用新型网络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企业内网,推进企业内网IP化、无线化、扁平化、柔性化改造,对工业现场“哑设备”进行网络互联能力改造,支撑多元工业数据采集,提升异构工业网络互通能力,实现工业设备跨协议互通。鼓励基础电信企业提供高性能、高可靠、高灵活、高安全的网络服务,实现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窄带物联网、工业无源光网络等技术在工业企业应用。推动5G全连接工厂建设,探索5G在各行业应用场景,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产品服务等环节,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推广,推动5G应用从外网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

  2.培育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进建设“双跨+行业+区域+企业级”多层次平台体系。重点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培育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六新”产业,针对行业应用的共性问题,推动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宁东、银川经开区等制造资源集聚程度高、产业转型基础好的产业集聚区,以“平台+产业生态”为抓手,拓展通用数字化工具应用范围,培育区域赋能平台。推动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与业务打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支持重点企业与第三方合作,建设符合企业发展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企业级平台。促进平台间互联互通,推动平台间数据共享、功能调用和服务互认,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合作发展格局。

  3.加快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加快解析服务在各行业规模应用,加快主动标识载体规模化部署,推进工业设备和产品加标识。围绕供应链管理、关键产品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应用,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标识解析集成创新,推动标识解析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等融合发展,支撑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域的信息联通交互。培育一批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面向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推进基于5G、窄带物联网(NB-IoT)等技术的主动标识载体应用。

  (二)加快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

  4.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征集发布产业数字化转型相关任务榜单,推动建设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和场景。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与工业企业开展跨界合作,加快网络、标识、平台与安全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推动边缘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等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技术研究,加强融合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测试验证和商业化推广。围绕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共性需求,在“六新”产业创建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等工作。

  5.优化提升支撑性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芯片、服务器等高端硬件,加大国产硬件产品的推广力度,通过规模化应用提升硬件产品成熟度。加快智能传感器、自动化生产设备、工业机器人等基础硬件研发和产业化。推进智能设计与仿真、生产控制经营管理与市场服务等工业软件核心技术突破,推进工业技术、原理、工艺、经验等工业知识的软件化。加快传统工业软件集成应用、云化迁移和迭代,形成覆盖工业全流程的微服务资源池。

  6.打造高质量工业App。鼓励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开发集成研发设计、建模仿真、制造运营管理、自动化控制等通用软件和工具包,灵活部署通用性强、复用率高、安全可靠的基础共性工业APP。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和软件开发商合作,打造经济价值高、推广作用强的行业通用工业APP。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和软件应用研发企业进行项目合作,面向特定领域、特定场景个性化需求,打造一批企业专用工业APP。发展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工业智能解决方案,支持开源社区、开发者社区建设,发展工业APP商店,促进工业APP交易流转。

  7.培育领先市场主体。围绕平台服务商、解决方案服务商、网络建设服务商、数据采集服务商、工控安全服务商和工业互联网配套服务商等,建立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推动组建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联盟,建立完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生态体系,引进培育一批技术实力雄厚、服务能力优秀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加速服务化、软件化转型,通过剥离信息化业务部门成立独立法人,开放技术、设备、数据等产业资源,将数字化转型经验形成行业解决方案对外输出。组织投融资机构与区内重点工业互联网企业开展对接和服务,利用社会资本力量帮助企业做强做大,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专精特新”企业。

  (三)提升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广水平。

  8.推动企业上云。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围绕研发设计、生产管控、工艺改进、供应链协同、市场营销、客户管理等开展核心业务系统云化改造。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积极对接龙头企业云平台,实现供应链资源共享、产业链协同和上下游企业共同升级。推动云服务商深化数字化转型服务,推动云服务基础上的轻重资产分离合作。推动云服务商创新“轻量应用”“微服务”,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低成本、低门槛、快部署的云服务。

  9.提高数据采集能力。支持企业运用先进传感技术、数字仪器仪表、智能控制系统改造现有生产装备,升级各类信息系统,为研发、生产、经营、运维等全流程的数据采集提供支撑。引导企业加强数据资源管理,实现数据的可视、可管、可用、可信。有序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国家标准贯标,增加有效数据供给。

  10.推进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面向新型材料产业,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基础工艺、控制方法、运行机理等工业知识的数据化、模型化、软件化,强化产业基础技术支撑能力。面向清洁能源产业,推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实现生产运行、关键设备故障预警、发电和负荷精准预测等智能化。面向装备制造业业,重点推广生产流程优化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产业链上下游网络化协同等应用场景,实现产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模式转变。面向数字信息产业,加快数字孪生模型应用,发展人机协同装配、质量智能检测等新模式。面向现代化工产业,推进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及智能运维、安全生产监测与预警、管理与控制一体化集成等场景应用,提升产业安全、绿色、智能生产水平。面向轻工纺织行业,加快发展个性化定制、工业电子商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数据贯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以产业链带动价值链提升。

  11.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增效。支持“链主”企业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整合创新资源要素,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双链”协同平台,利用工业互联网将业务流程与管理体系向上下游延伸,“沿链”带动中小企业开展网络化改造和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上下游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可靠性。支持平台企业发挥生态开放、资源集聚等综合性优势,为制造业企业及供应商、分销商及线下、线上门店等,提供上下游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管理服务,打造“平台+产业链供应链”优秀解决方案,加快实现订单、库存、计划、生产、交付、物流等关键环节数据互通、网络协同。

  12.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围绕化工、冶金、建材、有色金属、涉尘涉爆等重点行业领域,鼓励企业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型平台,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及评估体系,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聚焦“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模式,组织企业开展试点应用,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解决方案提供商,总结推广一批实施方案,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安全生产的融合创新与普及推广。

  13.加快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发展。聚焦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加快推进重点用能设备、关键生产工序等数字化改造和上云上平台,深化生产资源协同调度和碳排放全面监测及管控评估,助力企业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面向节能、降碳、节水、减污、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推广标准化的“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解决方案。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使用、回收利用等环节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园区实施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打造一批绿色工厂。

  14.加快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鼓励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推广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先进生产模式、资源组织方式、创新管理和服务能力,联合打造跨产业服务平台,用数据驱动价值链升级。支持农业装备企业和食品、纺织等轻工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营销、产品质量追溯等,推动实现农业生产精准作业和智慧管理,提升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鼓励物流、快递、分销、零售等服务行业,通过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逐步融入工业采购、生产、仓储、配送、售后等环节,协同推进降本增效。

  15.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园区5G和千兆固网建设,打造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依托“数字工信”建设,打造智慧园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全区经济运行全景展现、仿真预测,满足指挥调度、态势研判、分析会商等决策需求。支持各园区探索“平台+园区”、“平台+产业”模式,鼓励发展平台在园区监测、产业公共服务、政府数字治理等场景应用。

  (四)壮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及生态发展体系

  16.推进高水平标准研制。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围绕智能制造领域积极参与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编制。围绕5G、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加快构建涵盖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产品、管理及应用的标准体系,并在全区企业推广应用。引导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和应用企业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储备和运营,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高端化路线,加快将自主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转化成工业互联网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17.构建筑牢防控一体的安全体系。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检查,推动开展数据安全分类分级,加快商用密码、等级保护等产品和技术在产业领域的应用,提升企业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管理水平。制定《工业领域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应急管理办法》,定期组织开展演练培训,提高应对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事件的组织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保障。鼓励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为工业企业提供安全咨询、安全监测、检测评估、系统加固等优质高效的安全服务。

  18.持续提升贯标评估成效。组织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诊断评估,编制分区域、分行业的两化融合数据地图,为各市、各行业提供分类分级指导。鼓励企业开展自评估自诊断,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在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全覆盖,优先支持贯标企业申报试点示范和财政支持政策,引导传统企业通过贯标推动生产方式创新、管理模式变革和商业模式转型。完善两化融合贯标服务生态,大力培育本土贯标机构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打造易推广、低成本贯标工具和解决方案。

  19.促进产教融合、产融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支持高等院校牵头建设工业互联网人才实训基地,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加大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储备。引导鼓励银行、保险、证券商等金融机构创新合作机制,加大工业互联网领域资金投入,建立供应链金融、设备融资租赁等新模式新业态,打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价值链,形成产融结合、良性互促的发展格局。

  20.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依托工业互联网,打破区域行政划分和市场壁垒,实现区域内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集聚和共享,加快形成以银川为核心引领的工业互联网区域发展格局,打造基础完备、融合应用的要素高地,科技引领、机制灵活的创新高地,平台赋能、资源汇集的产业高地。鼓励石嘴山、吴忠、中卫等市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引进工业互联网创新资源落地,探索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鼓励固原市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发展格局。鼓励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发挥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高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加强区、市、园区、企业四级协调联动,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园区管委会要立足本地(园)区产业现状,围绕数字化转型目标任务,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将措施项目化,抓好组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厅内设业务处室、事业单位要密切协调配合,制定细化方案,积极整合政策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协同推动落实。

  (二)加大资金支持。统筹发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信息化、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激励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工业互联网领域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投资力度。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将两化融合做为项目审查的重要内容,提高信息化在项目建设中的权重。引导金融机构推出金融创新产品,开展社会资本参与的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新模式。

  (三)强化人才培育引进。深入开展宁夏“智能制造英才赋能工程”,建立常态化、专业化人才培训机制。鼓励协会、联盟等联合龙头企业,定期发布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需求预测报告,编制工业互联网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为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业务素质和实现良好就业提供参考。持续举办“工业APP创新应用大赛”等赛事,通过竞赛广纳人才,为校企之间搭建人才直通车。建立健全宁夏工业互联网专家库,打造具有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能力的高端咨询人才队伍。

  (四)深化合作交流。鼓励区内企业与区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机构,在工业互联网技术研发、应用创新、模式构建、机制完善、服务拓展等方面,开展紧密有效的交流合作。依托举办中阿博览会、“西部数谷”大会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峰会论坛,打造学术交流、产业对接、成果展示的合作交流平台。做好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成果总结推广,加强宣传解读,扩大示范区影响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