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宁夏技术市场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创办时间: 单位属性:985工程院校 所在地区:湖北武汉市 相关行业:生物医药,通用零部件,通信

联系人:

登陆后向院校管理员咨询
加入院所

    单位简介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7个学院(系),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现有专任教师36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400余人,有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8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5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4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4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7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有普通本科生32848人,硕士研究生13759人,博士研究生7477人,其中包括港澳台侨学生1022人,另有外国留学生1422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4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37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 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传承百年辉煌,尽展名校风采。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总目标,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推动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校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更多>技术专家38

    • 桂志鹏 桂志鹏 研究领域:人工智能,网络 研究方向:地理人工智能与时空可视化分析 地理信息网络服务质量的建模、监测、评估与优化 空间信息云计算与高性能地理计算 分布式地理信息处理 DGIP/地理信息服务组合/科学工作流 众源GIS/实时GIS/分布式GIS 咨询
    • 秦亮 秦亮 研究领域:人工智能,电力 研究方向: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分析与控制(柔性直流系统,可再生能源发电)、基于大数据挖掘的人工智能分析与控制 咨询
    • 董震 董震 研究领域:其他电子信息 研究方向:综合利用3D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技术手段,实现基于多源异构大数据(如:点云、影像、矢量、模型、物联网数据)的城市空间智能,服务于高清地图、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及健康状况检测、5G信号仿真及优化选址、文化遗产保护、能源-环境-生态仿真与预测等领域。 咨询
    • 程永光 程永光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水电站过渡过程、水电站复杂流场CFD模拟、抽水蓄能发电技术、生物流体力学、环境流体力学 咨询

    更多>技术成果1959

    更多>研究机构7

    •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97人
      研究领域:通信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测绘学科惟一的一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1989 年初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摄影测量与遥感及大地测量专业的相关实验室为基础开始筹建,并在当年由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成立; 1991 年世界银行贷款启动,成为世界银行在中国的七个 跟踪示范实验室之一; 1992 年国家测绘局投入开放研究基金,实验室正式对外开放; 1995 年通过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和国家测绘局组织的联合验收; 2004 年,在国家科技部等部委召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20 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实验室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获“金牛奖”。2000年、2005年、2010年,实验室在国家科技部开展的评估中连续三次被评为“优秀”。 实验室主任为龚健雅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李德仁院士。 实验室遵循适度发展规模,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拓展研究方向,不断引进高水平人才。实验室有固定人员97人,其中,研究人员86人。研究人员中,院士7人;教授57人,副教授25人;博士学位67人,45岁以下中青年科技人员46人。 目前所设的研究室有:航空航天摄影测量、遥感影像信息处理、空间信息系统、精密空间定位理论与技术、3S 集成与空间信息服务、多媒体通讯以及海洋监测与数字工程研究中心等。 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应是相关领域“国家队”的要求,遵循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宗旨,实验室团结一致,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不断进取,以活跃的学术思想、显著的科研成果、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和广泛的学术交流,使实验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测绘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中心之一。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高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73人
      研究领域:水污染治理,其他新能源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12月批准依托武汉大学建设,2006年10月通过国家科技部建设验收,2008年、2013年通过国家评估。目前,实验室主任为谈广鸣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王浩院士。实验室主要进行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设有五个研究方向:(1) 水资源时空演变规律;(2) 水资源高效利用及环境效应;(3) 河流水沙运动与调控;(4) 高坝大库系统风险与安全;(5) 水电站安全运行与控制。 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43人,流动研究人员26人,技术与管理人员4人。在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3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3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人,有2人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国际学术组织或学术刊物任职19人次。实验室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固定研究人员中,教授36人,副教授7人;27人具有国外连续一年以上研究或学习经历。 实验室主要进行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设有五个研究方向;通过研究,取得了包括“变化环境下巨型水库群洪水资源调控关键技术”、“灌区土壤水盐精量调控理论与应用”、“河流复杂水沙过程模拟及调控”、“水电工程高坝大库系统特性演化与安全控制”、“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过渡过程与控制”等代表性成果在内的创新性科学研究成果,促进了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领域的科技进步,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科学技术整体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04年以来实验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多项,其中主持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与自然科学奖25项,其中一等奖14项;出版学术著作50多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60多次。每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 在开放合作与交流方面,实验室每年举办/承办1-2次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每年派20余批研究人员到国外讲学、进修、参加学术会议、项目合作等,国外专家、学者来实验室讲学、访问40余批,150余人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荷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