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宁夏技术市场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创办时间: 单位属性:985工程院校 所在地区:江苏南京市 相关行业:合成化学,化学药物,太阳能 ,软件,水污染治理

联系人:

登陆后向院校管理员咨询
加入院所

研究机构

  • 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低碳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低碳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省级 研发人员:0人
    研究领域:生物质能,其他环保和资源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低碳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南京大学。 2010年,江苏省科技厅正式批准南京大学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低碳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列入江苏省工程中心建设计划。 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在南京市生物质气体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验收的基础上,以南京大学环境学院为依托单位,由南大与南京碳环生物质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成为我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促进行业发展的又一产学研平台。 该中心将根据新时期下国家对生物质能源开发、废弃物能源化处理与利用、温室气体减排的发展战略需求,依托南京大学的科技优势和产学研平台的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能力,以开发具有环境友好型和生态安全型的生物质能源转化与高效综合利用技术为目标,对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生物质能源高效综合利用技术进行创新性开发,构建以生物质能源利用为纽带,面向废弃物处理和碳减排领域内的应用技术体系,为相关产业的工程建设与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产品和技术支撑,发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
  • 江苏省表面和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表面和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省级 研发人员:0人
    研究领域:其他化学化工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中心依托南京大学,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并于2000年6月由省科技厅评定为江苏省表面和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同时还是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界面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和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煤浆添加剂研究所的挂靠单位。 中心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依托高校技术和人才优势,开展表面和界面化学基础、应用开发、高科技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开发有利于合理使用能源、保护环境、研制新材料的先进表面和界面化学工程技术和高性能表面精细化学品,并提供适合其规模生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加快上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养表面和界面化学学科的高层次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承担与上述领域有关的科技咨询。 中心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5名,工程技术人员5名,博士后3名,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28名。中心平均每年招收研究生10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开发能力较强的工程技术队伍。 中心现已拥有50L至6000L的各类反应釜,可控温循环加热系统2套和干燥设备2套,以及其他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等辅助设备,基本具备了工程技术试验的工艺设备和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建成可年产10000t水煤浆添加剂的生产装置,所生产的高效水煤浆添加剂NDF已在国内最大的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和国家水煤浆示范工程等单位替代进口产品大量使用。“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中心水煤浆添加剂研究所”和“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表面和界面化学研究所”;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心设立“农药助剂研究所”,中心作为发起人之一,发起设立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心以“自我发展、自我运行、自我约束、自负盈亏”为发展管理方针,实行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扩大试验、技术成果转让或产业化一条龙的运行机制,以市场为驱动力,积极发展规模生产,开发出了一批高水平、高附加值、高回报率,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和产品。现已承担国家和地方的有关重要科研和工程建设项目14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获发明专利7项,产业化的成果已累计新增产值数亿元。 中心已开始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中试和工业试验基地,中试和工业试验基地建成后,中心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完备,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齐全,具备承担综合性工程技术试验任务的能力。 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中心有望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一流的表面和界面化学新技术和新成果的科研开发和工程化研究基地,在表面精细化学品的升级换代和表面界面化学新技术开发运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江苏省的化工、能源和材料行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提供技术来源,为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做出贡献。
  • 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0人
    研究领域:其他海洋开发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南京大学地理学系海岸研究组和海洋地貌与沉积研究室;1990年被国家计委、科委、教委批准命名为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国家试点实验室,以“开放、流动、联合”为实验室的发展理念;2000年被审批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通过了2004年和2009年教育部组织的评估。 实验室以地球系统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海岸海洋(Coastal Ocean),即整个海陆过渡带——海岸带、大陆架、大陆坡及大陆隆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海陆交互作用、地貌与沉积过程,人类活动影响及海岸、海岛与陆架开发应用,向陆沿大河盆地延伸,向海涉及到深海效应。实验室已有30多年的工作积累,研究内容反映着地球科学发展之进步:在全球变化与海洋沉积动力、河海交互作用与海岸、陆架发育、数字海洋以及海港选建等方面成果突出。近期研究又深入扩展至地貌过程与古气候变化、极地-海洋的气候环境变化、海陆环境联系的机制、沿海城镇与旅游规划管理,以及海岸海洋灾害的特征、机制及评估等方面,增加新的血液,增强了研究力量、扩展了研究阵地。 实验室已建成了野外勘测装备系列,包括海岸动力调查、地球物理、海洋化学、车载流动实验室等;室内分析实验室系列沉积物的粒度和矿物分析实验室、微古和孢粉分析实验室、地球化学实验室、环境磁学实验室、树轮宽度与气候实验室、光释光测年实验室、210Pb和137Cs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实验室;以及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与气候模拟实验室等。形成了从海陆环境资源调查和样品采集、到室内实验测试分析、再到GIS计算分析、规划与决策模拟的完整体系。 实验室近期主攻的方向是:全球变化与海洋沉积动力、地貌过程;极地-海洋的气候环境变化;海陆环境演变对比;气候变化对海陆环境的影响;海岸带及相邻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等。实验室依托自然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和江苏省海洋地质学重点学科、以及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基础厚的优势,在沉积动力和海陆环境变化的过程与机制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近期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5项,取得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双丰收。
  • 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0人
    研究领域:其他化学化工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南京大学。 九十年代以来,介于宏观凝聚态与微观原子、分子之间的介观体系日益引起世界范围科技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重视。与人们熟悉的传统宏观和微观体系比较,介观体系具有一系列新奇的性质、作用规律和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对其深入研究已构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新的层次:从宏观、微观到介观。介观领域已经迅速发展成为学科交叉的科学前沿,这既是当今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结果,是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所必须。 顺应科学技术和学科发展的潮流,1996年南京大学通过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学科有关研究方向的联合成立了介观固态化学研究所。 1998年以物理、化学有关研究人员为主体,电子、材料、生物、医学等学科的相关人员参加,成立了南京大学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1999年结合"211"规划和重点大学建设项目组建了以化学化工学院为依托的介观化学学科群,来自四个国家重点学科(物化、无机、分析、高分子)、五个博士点(物化、无机、分析、高分子、有机) 的部分相关研究人员形成了一个学科交叉、富有活力的群体。在此基础上以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的介观化学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为目标,申报筹建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1年9月教育部组织专家组论证,2002年1月教育部通知同意筹建(教技司[2002]6号),2003年3月通过教育部验收,2003年11月教育部通知成立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技函[2003]54号),2004年2月教育部教技函[2004]4号文聘任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着重结合在能源、环境、生命、信息等领域的前沿课题开展介观材料的制备、设计和作用机理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力求通过多学科间的交叉合作,从理论上深化认识,从应用上得到有知识产权的成果,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和积累成为在介观材料与化学研究方面有影响的实体、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基地。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实验室着重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条件建设、规章制度建立和试行开放运行等方面进行工作。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0余名(其中院士3名),国际、国内客座研究人员各4名,在站博士后10余名,在读博士生40余名、硕士生50余名。 调整改装了3100多平方米实验室用房,总值250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己到位使用,边建设边开放的措施己经起步。
  • 江苏省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省级 研发人员:0人
    研究领域:电子元器件,纳米及超细材料,其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南京大学“江苏省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于二零零二年九月四日,是南京大学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的招标项目获建的第一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主要来自物理系、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中从事纳米科技相关的研究小组。实验室研究人员24名,其中院士1名,教授14名,副教授6名,有博士学位者占研究人员总数的75%。实验室采用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相结合的模式、由约30名左右的稳定、精干、学科交叉、富有活力的中青年骨干构成。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闵乃本院士,实验室主任为章维益教授,实验室副主任为胡征教授。 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以江苏省材料、电子、化工、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加强纳米功能材料的应用技术开发及新型纳米器件和药物的研制,充分利用南京大学学科比较齐全的优势,多学科交叉地开展研究工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或产业高新技术化创造条件,并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实验室研究方向着重于: (1)纳米磁性与自旋电子学材料及器件; (2)环境友好纳米催化剂应用基础; (3)纳米生物医药技术与工程; (4)纳米材料的设计与计算机模拟; (5)低维冷阴极材料。
  • 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省级 研发人员:0人
    研究领域:其他电子信息,电子元器件,其他新材料技术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8月份建立试运行,以南京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国家重点学科为主干学科,部分覆盖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学科、光学与光电子学和有机化学两个博士学科点。部分覆盖的研究机构有南京大学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南京大学光通信系统与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交叉与支撑研究机构有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分析中心,固体物理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光通信工程研究中心,微电子学研究所。 目前实验室的使用面积约1500平方米,净化实验室400平方米。已建成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研发中心;光电信息功能器件研发中心和光电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表征平台 ,分设六个研究室: (1)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研究室 (2)半导体低维结构材料与纳电子器件研究室 (3)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室 (4)固体电子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室 (5)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设计研究室 (6)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室 本实验室拥有光电信息材料制备(包括GaN-MOCVD、GaN-HVPE、ZnO、SiC、纳米Si)和材料物性表征(包括Hall测量、光学测量、X射线衍射、阴极荧光联合分析系统)共9个专门实验室,并有用于器件制备的南京大学微加工中心。这些实验室拥有较完善的系列大型实验设备,具备从材料的制备到材料物性表征的硬件软件条件,已成为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中研究条件先进的实验室之一。 本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研究和开发中心,一个材料、电子、物理和化学学科交叉的高素质信息功能材料人才培养基地;开发对我省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信息功能材料和器件的关键技术。
  • 江苏省医学分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医学分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省级 研发人员:0人
    研究领域:其他医药与医疗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江苏省医学分子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南京大学。 实验室立足于南京大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基础条件,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诊治的迫切需求,从疾病临床分析入手,研究疾病相关基因及发病的分子机制,筛查并鉴定具有应用潜能的重要功能分子,发展针对疾病功能分子的重大疾病临床诊断、治疗相关的分析技术、诊断试剂和治疗药物。 同时构建具备国内一流的医学分子技术平台,培养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的医 学分子技术研究队伍,使重点实验室成为我省医学分子技术研究、开发和服务中 心。 实验室在省科技厅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的审查和指导下,2007年10月19日 于现场召开建设项目论证会。 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于2007年10月25日完成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并获批准启动项目建设。
  • 江苏省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省级 研发人员:0人
    研究领域:大气污染防治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2010年6月,依托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的交叉学科平台,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部分教授的前期相关研究工作为基础,联合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共同申报的“江苏省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通过省科技厅批准立项。经过三年的建设,重点实验室于2013年12月通过省科技厅的验收。2014年省级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中,以“良好”的成绩顺利通过了科技厅组织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实验室以减少大气污染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的,开展脱硫脱硝及大气污染物净化催化剂的应用基础研究,开发高性能催化剂的创制方法和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对于促进节能减排、推进绿色江苏生态省的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目前国内多个城市雾霾天气频发的情况下,将实验室做大做强,持续发挥实验室的科技引领和服务于社会的作用具有特殊意义。
  • 江苏省电磁波先进调控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电磁波先进调控技术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省级 研发人员:0人
    研究领域:其他电子信息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江苏省电磁波先进调控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在南京大学超导电子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并向国内外开放,2013年通过验收。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54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1名,长江特聘教授4名,讲座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吴培亨院士。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陈健教授。实验室立足于基础研究,主要学术方向是与电磁波先进调控技术密切相关的太赫兹与微波电子技术、新型人工电磁材料技术、超导量子调控与探测技术。在太赫兹与微波电子技术方面,着重研究高效可调的太赫兹辐射源和高灵敏电磁波接收技术,探索新型薄膜电子材料和微波吸收材料等,开展太赫兹波谱学和成像系统的研发;在新型人工电磁材料技术方面,着重通过人工微结构的设计,实现对电磁波的传输和耦合调控,完成相关功能器件的原理性验证;在超导量子调控与探测技术研究方面,主要是探索新的宏观量子现象,制备量子比特芯片和多通道单光子探测系统,实现相关量子信息应用的演示实验等。自建成以来,实验室承担了国家973项目1 项和课题4个, 863课题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仪器项目1项、优秀创新群体项目1项、重点项目3 项和面上项目10余项等。共计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实验室现有现代化大型仪器:多元电子束蒸发和溅射系统,电子束曝光系统,离子刻蚀系统,多种高功率宽带微波、毫米波和太赫兹信号源,高速多通道任意波信号发生器,矢量网路分析仪,高性能太赫兹光谱测试系统,氦3和稀释制冷系统等。实验室每年批准开放课题约5项,并可接纳客座人员2人/年。
  • 国家环境保护有机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环境保护有机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0人
    研究领域:水污染治理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中心技术团队围绕典型有机化工行业的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重点开发了以树脂吸附分离等资源化技术为主体,高效生物处理技术、催化氧化技术、膜分离技术为辅助的有机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中心以有机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评估、筛选和应用为重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有机化工废水的检测、源解析及优先控制有机物的筛选;(2)有机化工废水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及其相关匹配技术的开发、示范及推广;(3)典型区域有机化工废水污染预警与应急技术开发、示范与推广;(4)典型区域有机化工废水统一环境管理体系研究与示范。 中心技术团队围绕典型有机化工行业的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重点开发了以树脂吸附分离等资源化技术为主体,高效生物处理技术、催化氧化技术、膜分离技术为辅助的有机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已在13个省份的50余家企业实现工程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中心技术团队先后承担有机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领域相关科技项目34项,其中“863”资源与环境专题1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及子课题3项;参与《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科技发展与产业促进战略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主持其中污染控制技术与设备等领域若干方向内容的编制;参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工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机电”等2项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编制《2009年度有机化工行业环境技术发展报告》提交主管部门参考。 中心联合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承办“第八届中国中青年环保学者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内地和香港的优秀中青年环保学者进行研讨,加强海内外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 江苏省软件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软件工程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省级 研发人员:0人
    研究领域:软件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江苏省软件工程研究中心于1999年7月经江苏省计划与经济委员会批准建设,依托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软件工程”一级学科、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软件新技术与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支撑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的大规模软件系统研发,支撑南京大学镇江高新技术研究院承担项目中的大规模软件系统研发,在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之间建立承上启下的桥梁。研究中心现有研究人员1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现任主任为陆桑璐教授。自建成以来,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电网科技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镇江市经信委资助项目、企业合作研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近五年来发表论文60余篇,包括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Computer Communications》等,国际会议ICNP、INFOCOM、MobiHoc、ICDCS、IPDPS、IWQoS、ICPP等。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获专利授权10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项。此外,以研究中心承接的企业合作项目为支撑,还与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开展了项目合作与人才培养工作。江苏省软件工程研究中心以促进江苏省软件产业科技创新为目标,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整合南京大学在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学科与科研优势,加强软件系统工程化研发平台建设,形成高端软件工程技术研发基地。围绕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开展新型程序设计与软件方法学、分布计算与并行处理、软件质量保障与自动化技术、系统软件及信息安全,以及智能化与多媒体软件支撑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和技术服务;并进一步依托这些技术成果,结合应用系统的共性特征和个性需求开展研究。特别针对软件测试平台、物联网应用、云计算平台、交互式视频服务、生物医学工程等应用开展研究及成果转化和技术辐射,并配合地区推动政产学研对接,联合/协助地区组织申报国家级、部省级科研项目,申请软件著作权及专利,
  •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0人
    研究领域:软件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和计算机软件研究所多年进行软件研究的基础上于1986年底通过专家论证,1987年开始筹建,1990年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被批准向国内外开放。 本实验室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旨在利用软件新技术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结合国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重大需求,以探索计算机软件领域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为导向,以软件新技术领域的基础性与共性问题为切入点,坚持“研究力求原创,技术取得突破,成果促进产业”的指导思想,在计算机软件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为促进中国软件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60多年来,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Internet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促进了人机物的不断融合,使得计算机软件新技术的基本驱动力有了明显变化:其基础平台从Mainframe经过网络化、微型化、并行化而逐步形成一个所谓的Global Ubiquitous Computer;其应用方式从经典模式经过资源化、普适化与服务化逐步形成了以X-Computing(Grid Computing,Cloud Computing, Service Computing, Pervasive Computing等)与X-Systems(Embedded System, Hybrid System, Cyber-Physical System等)为代表的多样化开放式应用模式。基础平台和应用模式的变化与发展不仅给计算机软件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在继续探讨解决“软件生产率低和软件质量欠佳”等软件领域基本问题的同时,如何适应新型计算平台和应用模式对计算机软件技术提出的新需求已经成为计算机软件领域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其基本趋势是:基本平台的网络化与聚合化、基本模型的协同化与网构化、质量保障的可信化与综合化、使用模式的智能化和自然化、开发方式的自动化与复用化、运行支撑的中件化和领域化、应用模式的普适化与服务化等。
首页上一页1 2 下一页尾页 到第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