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宁夏技术市场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创办时间: 单位属性:211工程院校 所在地区:湖北武汉市 相关行业:农副产品贮藏与保鲜

联系人:

登陆后向院校管理员咨询
加入院所

研究机构

  • 动物生物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动物生物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校属 研发人员:10人
    研究领域:病虫害防治,其他农业牧业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动物生物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集研究、开发、工程化、产业化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动物用生物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在原湖北省动物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联合武汉中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科前生物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建设。
  • 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10人
    研究领域:家畜良种胚胎育种,其他农业牧业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研究内容1.猪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与育种研究动物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研究;现代分子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瘦肉猪专门化品系育种研究;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实验基地。2.猪分子生物学动物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动物基因定位技术研究;动物功能基因组研究。3.瘦肉型猪规模化养殖技术体系研究与产业化示范优质瘦肉型种猪的培育及杂交配套的研究与开发;规模化养猪生产工艺与饲养规程的研究与开发;饲料营养调控、饲料资源利用的研究与开发;环境控制、粪污处理的研究与开发。4.猪抗病育种对目前流行的猪重大传染性疾病病源进行了研究,如对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伪狂犬病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离了多种病原的50多个功能基因。并构建了伪狂犬病毒通用载体,研制了10种基因工程疫苗和10种分子诊断试剂盒,研制了多种新型灭活疫苗与弱毒疫苗及诊断试剂盒,获得了两个国家新兽药证书,制定了伪狂犬病检疫规程国家标准和猪细小病毒检疫规程农业行业标准,修定了猪血痢检疫规程检验检疫行业标准。为猪疫病防治,为猪场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了保障。取得成绩2000年,中心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十五”期间,“中心”主持和完成科研项目71项,取得科技成果42项,申请、受理专利10项,推广重大科技成果32项,研制出高效疫苗新产品7种,获得国家一类、二类新兽药证书各1项,获得国家农业转基因安全评价证书3项,建有2个疫苗及生物制剂GMP生产车间,发表学术论文249篇,SCI收录26篇,培训研究单位、企业人员8300多人,“十五”期间,“中心”经济收入1.245亿元,利润1906.18万元。经过“十五”的发展,该“中心” 已初步成为我国规模养猪科技成果与系列产品的集成地、扩散源和孵化器,进一步实现了人才、技术、成果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与持续发展。
  • 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20人
    研究领域:动植物新品培育,农副产品贮藏与保鲜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研究内容(工作内容)1、油菜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引进、发掘和创建新的低硫苷(硫苷低于40μmol/g)、新的雄性不育(不育率98%,不育度95%),高油酸(70%),低饱和脂肪酸(20%,粗脂肪含量3.5%,纤维素含量35%),并对其加工技术及生态条件影响进行的研究。 4、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产业化研究。包括保优、节本、增效简化、免耕直播、免耕移栽等耕作工艺及栽培技术的研究。 5、油菜籽加工新工艺技术研究。开展菜籽干法脱皮技术、挤压膨化技术和低温冷榨技术的研究,优质油脂和饼粕精深加工工艺和技术的研究等。 6、建立双低杂交油菜、亲本及常规油菜原原种、原种繁殖基地和双低杂交种制种及双低常规种繁殖基地,并制订出杂种制种及良种繁育技术操作规程。 7、信息、品质检测及人才培养。 a、建立油菜生产、市场、销售信息服务网络。 b、每年培训推广单位及企业技术、管理人才20-30名,培训农民技术员200人次,结合油菜育种、生产、加工等产业化环节,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6名。 c、油菜品质性状分析技术标准的制订;硫苷、蛋白质、脂肪酸NIRS分析模型的建立;建立符合国际ISO系统分析标准的硫苷、芥酸、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分析测试模型1-2套。8、向社会开展开放式服务。9、建立成果转化的运行管理机制,加大成果转化力度,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五年取得的成绩1、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油菜新品种41个。2005年国家审定油菜品种18个,中心科技人员育成12个,占2/3。中心是我国育成(审定)油菜品种最多的单位。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3项,其中授权专利12项,鉴定成果8项,品种保护2项。发表论文260余篇。中心的成果走向国际市场,如华协1号已出口到蒙古、巴西等国家,多个杂交种正在巴西、阿根廷试验,探索了我国油菜品种进入国际市场的可能性。 2、已培育
  •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汉)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汉)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0人
    研究领域:动植物新品培育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中心概况 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的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汉)于2004年3月由科技部批准建设,并于2005年6月通过验收,正式挂牌。中心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1] 2总体目标 中心旨在建成一个立足学科前沿,重在知识创新,将基因组研究与转基因研究紧密结合,融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作物改良于一体的植物基因研究中心。研究对象涉及水稻、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等多种农作物。研究工作包括作物功能基因组平台建设,并利用此平台进行植物基因功能分析研究,鉴定、分离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基因和调控因子;开发、利用、引进和改造一批对作物改良意义重大的非植物来源基因;培育一批为农业生产所需的高产、优质、抗病、抗虫、抗逆的农作物新品种。实现植物基因研究方面的国家目标,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我国在植物基因领域的国际地位。[1] 3条件平台 截止到2010年底,中心有科研用房约7000平方米,配备有DNA芯片分析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遗传分析系统(DNA测序仪)、超速离心机、人工气候箱、荧光定量PCR、超薄切片机、四极杆串联线性离子阱质谱仪、荧光体视显微镜、多功能成像扫描系统、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体闪烁计数器、全自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等一批先进仪器设备,能基本满足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工作的需要。建有温室、抗旱大棚、种子挂藏室和田间种植网室等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分子生物学及农作物育种研究技术支撑体系。 4承担任务 截止到2008年底,中心承担了包括863重大科技专项“水稻功能基因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参加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等一批关于农作物功能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及分子育种的重大、重点课题。承担了包括“973”、“86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任务98项,省部级项目45项,科研经费每年在4000万元左右。 5科研进展 截止到2010年6月,中心已建立完善的大规模开展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技术平台,并带动棉花、玉米、小麦等作物功能基因组技术平台的建设;建立了RFLP、SSR、AFLP等各种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制作和完善了20余张水稻、玉米、棉花、小麦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构建了包括150多份来源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优异种质资源的水稻单片断导入系种质资源5000多份
  • 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283人
    研究领域:病虫害防治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经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并联合相关企业组建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开展微生物农药及其他微生物产品等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和聚集、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国家级研究基地和平台。 中心以 “协同创新、市场导向、技术引领、联合发展”为战略,以“共性、关键、集成技术研究——中试与工程化——技术转移与扩散”为路线,以“依托平台和团队、承接项目、产出成果”为目标,充分利用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科完整的研究能力和XXX公司在把握行业发展战略、支撑和引领技术研发、引导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构建研发中试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工程化验证基地、技术转移孵化基地、专业化公司的循环运行机制,形成了11个研发团队、一个部级质检中心、2个工程化验证基地、1个控股公司、两个专业事业部的组织架构。 中心已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研发基地、工程化基地和工程化验证基地,研发基地和工程化基地面积13,599平方米和配置总值共计人民币1,1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拥有国内完整的微生物农药及相关农业生物制剂中试研究、工程化验证、生产放大和相关配套的平台(基地),以及较完备的科研和检测平台。依托本中心,农业部批准成立了“农业部微生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 中心现有人员共283人,其中固定人员127人,包括研发人员54人、工程化队伍20人、产业化队伍45人、管理人员8人;流动人员(硕博士研究生)156人。目前中心已形成以16位学术带头人为首的研发团队,含国家级专家1人,国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教授22人,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24人,博士生导师20人。 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结合我国农业资源和环境的重大需求,围绕现代农业与食品安全,以市场为导向,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以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形成微生物杀虫、微生物杀菌、植物免疫与生物保鲜、发酵工程和微生物遗传与种质资源五个研发方向,将科技成果进行了行业及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技术扩散与转移。形成了微生物杀虫剂、抗病微生物农药、植物免疫与保鲜、发酵工程与制剂、污水生物净化及微生态制剂十一个技术群,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中心自批准建设以来,共承担或参与科研项目294项,其中973子题5项,
  • 教育部油菜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油菜工程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校属 研发人员:21人
    研究领域:动植物新品培育,农副产品贮藏与保鲜,其他农业牧业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教育部油菜工程研究中心(Rapeseed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re)是2001年由教育部批准组建成立,2004年11月通过验收。中心主要从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及基础研究、生物技术辅助油菜品种改良、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油菜基因组学和重要基因分离、油菜功能基因组学、油菜育种和品质检测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其技术领域是油菜的遗传改良与产业化。 中心现有在职研究人员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0%以上),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10人,有60%以上的人员在国外(美国、瑞典、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学习和工作的经历。研究队伍结构合理,形成了一个集新品种选育、技术成果推广服务于一体、学风优良的创新团队。目前中心每年有180多名油菜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从事油菜研究工作。 自中心建设以来,承担了“863”、“973”、“948”、“国家技撑计划(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地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00多项,共育成优质油菜新品种26个,年推广面积达1500万亩,获各类奖励20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其中授权6项,发表论文235篇,其中被SCI收录52篇。近几年来,中心接待国外来访60人次,出国学习和访问30人次。
  • 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

    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100人
    研究领域:动植物新品培育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研究内容1、通过实验室建设、基地改造、原原种繁殖基地建设,种子挂藏、烘干、仓贮、网室、晒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及实验仪器、农机具采购等,使在油菜遗传改良的设施、条件、技术体系以及油菜综合研究的技术平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全面开展油菜种质资源搜集、保存以及品种改良工作,为全国油菜育种科研提供新材料、新方法。   3、满足我国油菜种业发展对原原种质量的要求,向种子生产者提供最纯、最优的原原种。 4、为长江中游地区及其相似地区的油菜生产提供新的优质品种,满足品种不断更新换代的需要。积极引导和促进我国油菜生产的优质化、产业化、国际化。 5、培养高素质的油菜研究与开发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6、组织和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品种(材料)和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与推广。近五年来取得的成绩1、通过分中心的建设,有力地增强了科技竞争能力,促进国际合作利用:利用分中心的优势,多渠道、多层次争取科研任务。自分中心建设以来,获得国家科技攻关、863、973、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0多项,其中到帐经费4000多万元,保证了分中心科研工作的有序运转。同时通过分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我校油菜研究室的国际合作,取得国际合作项目等8项,经费500多万元。充分显示了分中心在国际科技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有力地提高了品种改良技术和水平,加快了新品种选育的进程:分中心建设对加快我国油菜育种材料和新种质的材料及新种质的发掘与创新,探索和应用新的育种理论、方法和途径,如在油菜硼敏感基因、核不育基因、自交不亲和基因、耐菌核基因、雄性不育温度敏感基因、恢复基因的定位,耐菌核病、黄籽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杂种优势的分子基础,远缘杂交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细胞培养,转基因等研究都做了大量工作。采用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加快了育种进程。培育更多的高产、高抗、优质油菜新品种,满足我国优质油菜生产发展的需要,加快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自2001年以来,分中心育成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油菜新品种26个。
首页1 尾页 到第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