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宁夏技术市场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厦门北化生物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厦门北化生物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创办时间: 单位属性:211工程院校 所在地区:福建厦门市 相关行业:专用化学,生物医药,中药、天然药物,化工生产,高分子材料

联系人:null

登陆后向院校管理员咨询
加入院所

    单位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学校共设有12个学院,全日制本科生14770人,全日制研究生6040人(其中博士766人),高职生393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6195人,学历留学生225人;有教职工2275人,其中专任教师1092人,正、副教授701人,两院院士6人,国家“*”引进专家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2人,“973”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7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72人。 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含自主设置),96个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门类,10个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49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承担重大项目、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经费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全校人均科研经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01年以来,学校已有24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大奖,拥有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14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近6亿元,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获专利授权415项。 学校一直致力于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已经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的科技产业拥有20多个科技产业实体,在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系列技术和多种产品。

    更多>技术专家6

    • 陈建峰 陈建峰 研究领域:基础化学 研究方向:纳米材料,化工过程强化 咨询

    更多>技术成果254

    更多>研究机构2

    •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0人
      研究领域:化工生产,生物质能,合成化学,专用化学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前身为2000年8月成立的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6月27日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1月4日正式通过验收。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13名专家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科院院士周其凤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由何静教授担任。 重点实验室密切围绕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化工资源有效利用为主攻方向,深入研究相关领域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集成原理,充分利用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化工和材料三个一级学科布局紧凑、专业方向完整的优势,通过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整合,针对“化工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形成了三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组装化学、可控聚合、过程强化。 实验室认真贯彻执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重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开放交流等各方面的工作。基于北京化工大学的基础及办学宗旨,实验室确定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密切结合的定位,即在开展学术前沿研究的同时,以国家实际需求为切入点,直接进入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承担一批基础和工程化及产业化研究项目,发表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申报一批国家和国际发明专利,产出一批具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形成鲜明的应用基础研究特色。
    •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60人
      研究领域:纳米及超细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其他新材料技术,金属材料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坚持以创新型国家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对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重大需求为牵引,以高水平队伍的建设和交叉学科研究平台的构建为核心,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为先导,以形成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为目标,针对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领域中的重大主题,结合现有工作基础和学科发展趋势,形成“材料分子设计与界面科学”、“先进无机相和有机相材料制备”、“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三大研究方向。 方向1:材料分子设计与界面科学 方向2:先进无机相和有机相材料制备 方向3: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0 人,其中研究人员50 人,技术人员8 人,管理人员2 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 名,中组部“*”入选者1 名,中组部首批“**”1 人,973首席科学家2 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 人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 人次,新世纪优秀人才22 人次,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2 人次,先后有7 人次中青年人才为国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建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 个,国家科技部新材料领域创新团队1 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 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 个。 5 年来,实验室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078 篇,其中SCI论文680 篇,影响因子大于6 的论文36 篇,影响因子大于3 的论文245 篇,实验室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他引4534 次。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上也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形成了特色制备技术平台,实验室先后有40 余项成果实现了转化,建立了中试装置及工业生产示范线60 余条(套)。共申请国际专利18 项,授权5 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90 余项,授权110 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 项。 实验室近5 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973 计划项目、863 计划重点项目等118 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包括76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12 项973 项目和课题(子课题),20 项863 课题,10 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课题等。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