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萍
其他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宁夏草原工作站 无
研究领域:牧草育种、栽培技术研究、良种繁育、产业化开发及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利用。
2404人访问过此专家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排名前3位)承担过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前3位的获奖人、作为自治区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团队骨干,自治区级企业研究院负责人或高校科研设备应用管理人员参与平台载体建设工作、具有从事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背景,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承担过自治区级以上国际合作项目、熟悉职称评审基本政策、
专家类型:技术专家
所在单位:宁夏草原工作站
职称:正高级
学科类别:农学,畜牧学,草业科学,技术专家
本人长期从事牧草新品种选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牧草种子繁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牧草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技术咨询、培训和指导等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科技部、农业部,自治区农牧厅、科技厅、财政厅、人事厅、外专局牧草科研、推广与专家服务项目20多项,取得自治区科技成果17项,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合作奖一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2009年被区党委组织部选派参加了第六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的学习,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2008年成为自治区优质牧草产业专家团队队员,为宁夏水、旱、盐碱地优良牧草新品种筛选、示范、推广和总结提出的牧草优质高产“七大生产关键技术”推广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针对我区优良牧草品种缺乏、栽培技术支撑不足、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牧草良种补贴、退耕还草、退牧还草需要,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及自治区农牧厅、科技厅、外专局等部门牧草科研和推广项目,在大力推广“十五”期间参加和主持课题时选育出的9个适宜宁夏水、旱、盐碱地种植的苜蓿新品种的同时,又先后引进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250多个、禾本科牧草70多个,在宁夏不同生态类型区进行多点试验和生产示范,筛选出了适宜宁夏山川、水旱种植的苜蓿品种4个,甜高粱品种2个,燕麦品种2个,在全区累计推广种植200万亩,增产干草4万吨,增收4000万元。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总结提出优质牧草丰产“七项关键技术”,指导企业成功改制了适宜山坡地使用的牧草装卸机和平地施肥除杂一体机。在获得丰产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牧草种植、生产、收获的机械投入成本,解决了山区苜蓿收获难、人工投入大的问题,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实现了节本、提质、增效的目标。为草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研究建立了紫花苜蓿产种量与主要构成因子多元回归模型,揭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苜蓿种子繁殖规律,制定出了宁夏苜蓿良种繁殖技术规程,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我区苜蓿产业区域布局、优势品种选择、种子高产、种子加工等关键技术,探索出了苜蓿种子产业化技术体系的框架。以宁夏苜蓿良种繁殖技术规程为指导,建立的3000多亩良种繁殖基地,平均亩产种子达到50kg以上,该技术成果和种子产量迄今为止保持了13年仍未被超越。 在牧草精量播种、抗旱出苗保苗、杂草防控、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适时刈割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和突破,为宁夏牧草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宁夏实现800万亩人工种草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进行科技攻关的同时,积极推动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累计示范推广牧草优质、丰产技术500万亩,新增产值约6亿元,培养技术骨干50人,培养土专家100余人,培训指导种草户5万人次,培养本科实习生30余人,研究生3人。 总之,通过科技攻关与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研究解决了制约宁夏草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了草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开创了宁夏草业工作新局面,为我区草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