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军
其他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 研究室主任
研究领域:小麦种质资源和小麦育种研究
2480人访问过此专家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排名前3位)承担过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熟悉职称评审基本政策、
专家类型:技术专家
所在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
职称:副高级
学科类别:农学,作物学,作物遗传育种,技术专家
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完成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先导资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执行人完成科技部基础性农业专项、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农业基础性长期性工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性观测检测任务等国家项目4项;参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育种专项、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取得良好成绩,主要有: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授权1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集体奖),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集体奖)宁夏农林科学院及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各1次;取得科技成果登记8项(其中第一完成人1项),科技成果转化1项;参与制定地方标准1项。目前正在支持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先导资金醒目1项,以第二支持人主持宁夏农业育种专项-小麦新品种选育-引黄灌区冬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主要科技成果简介如下: 收集、鉴定、研究、利用及入库保存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8000余份,拓宽了宁夏小麦的遗传基础;对代表性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旱、抗病等抗逆性鉴定及分子检测,筛选出一批抗旱性强、抗病性好的优异小麦种质资源并在育种中得到应用;创制资源创新后代材料20000余份,从中选择在育种上可利用的中间材料400多份,优异品系100多个,选育小麦新品种3个;开发出用于检测小麦抗旱性的分子标记并应用到小麦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中。 宁夏冬麦北移和耕作改制研究取得成功,使宁夏冬小麦种植区域北移5度,宁夏引黄灌区耕作制度实现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的光能利用率,提高了冬季绿色覆盖面积,改善了气候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 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宁冬10号”、“宁冬11号”在2009-2014年间累计推广171.5万亩,增加经济效益3.42亿元,实现了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品种第3次更新换代,为宁夏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选育特色黑紫粒富硒小麦品种“宁春46号”,初步研究表明其面粉适合做挂面、麦片、蛋糕等高营养面制品,其特色产品开发前景广阔。 保护性耕作研究取得初步成功。提出保护性耕作和免耕栽培机械研制的重要性,结合国外考察和宁夏生产实际,确定小型免耕机械是我区保护性耕作的方向,并研制出适宜水稻、玉米等茬口免耕播种的播种机械。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