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国
其他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科长
研究领域: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土壤培肥与改良,科学施肥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土壤肥料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肥料管理;农业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应用等
1381人访问过此专家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排名前3位)承担过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前3位的获奖人、
专家类型:技术专家
所在单位: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职称:副高级
学科类别:农学,农业资源利用,土壤学,技术专家
王明国,男,硕士,高级农艺师,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青联委员。工作以来先后在《农业科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参编著作9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9年被国家农业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授予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个人,2014年获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国际锌协会锌肥研究与推广杰出成就二等奖;2013年和2015年获自治区中北部土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先进个人;2015年1月被农资导报授予“澳佳杯”金草帽全国基层农技专家称号;2016年获评农业部“12316”十周年优秀专家。自工作以来长期扎根基层开展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近五年来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0多场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600多人次,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年均下乡100多天,直接指导农户3千多户。 目前主要负责全区测土配方施肥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推广、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质量监测调查评价、银北地区盐碱地农艺改良培肥等项目的组织实施。2013年以来主持的国家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五年来要全区推广各类测土配方施肥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4578万亩,累积节本增效7.5亿多元,粮食作物亩均节本增效28.86元;累积减少化肥用量4.6万吨。利用测土配件方施肥技术成果先后设计开发了《宁夏农作物施肥决策智能化系统》等软件,取得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7项,新型实用专利1项,建立了宁夏全域多端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云平台,此项成果获于2017年底获自治区科技厅成果登记,在全区建设智能配肥站108个,智能施肥查询终端144个,实现了我区农户科学施肥计算机终端指导的重大转变;填补了我区科学施肥信息技术空白。 2013年以来主持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在全区共推广各类耕地质量提升技术1457.53万亩,累计增产22.04万吨,增收节支7.39亿元,累积节约化肥3.8万吨。通过项目的实施,首次提出了宁夏主要粮食作物谷秆比参数和马铃薯块茎、秸秆比参数和百公斤籽粒产量养分吸收量参数;准确摸清了全区主要作物秸秆资源量和适宜的秸秆还田量;制定了《水稻秸秆机械粉碎翻压催腐还田技术规程》和《玉米机械收获秸秆翻压催腐还田技术规程》,确定了宁夏不同生态类型区耕地质量提升技术集成模式,项目覆盖面广,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该项成果2016年获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 2015年-至今,主持银北地区百万亩盐碱地农艺改良培肥项目实施,项目实施3年来,建立盐碱地农艺改良培肥示范区25个,累积推广秸秆灭茬粉碎深翻还田、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应用、绿肥种植等综合改良培肥技术166万亩,还田作物秸秆18.2万吨,在平罗县、惠农区、贺兰县、兴庆区、大武口区、农垦农场共设立盐碱地水盐动态监测调查样点300个,累积采集调查样品530个,分析检测项目11660项次,基本摸清了银北地区盐碱地现状,建立了不同生态区域秸秆培肥改良集成技术模式和配套物资应用及量化参数,解决了水稻、玉米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提高了秸秆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促进了盐碱地土壤结构优化,土壤通气透水和蓄水保墒能力明显增强。以秸秆还田+机械深翻+有机肥+土壤改良剂等综合农艺技术应用后,土壤生物群落明显发生变化,加速了土壤肥力的快速积累和提升。耕地团粒结构重新构建,土壤孔隙度增加14-22%,创建了上下通透、结构优化的土壤环境;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化耕地比例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贺兰县重度盐渍化耕地比例从7.9%下降到4%;惠农区重度盐渍化耕地比例从10.3%增加到7.2%,平罗县重度盐渍化耕地比例由12.1%下降到9.6%;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程度盐渍化耕地水溶性含量均较10年前有所增加,盐碱地改良培肥难度越来越大。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