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卿
其他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宁夏医科大学 无
研究领域:1.基于中药资源化学相关领域的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研究; 2.基于多维分析技术的中药资源区划及质量评价研究。
1173人访问过此专家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排名前3位)承担过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熟悉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等自治区级创新载体的建设要求、管理流程、运行规范,熟悉科研条件建设中科研仪器设备专业用途和相关设备询价、作为自治区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团队骨干,自治区级企业研究院负责人或高校科研设备应用管理人员参与平台载体建设工作、具有从事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背景,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承担过自治区级以上国际合作项目、熟悉职称评审基本政策、
专家类型:技术专家
所在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职称:副高级
学科类别:医学,药学,生药学,技术专家
王汉卿,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教学办主任(2014.9-2015.9)/科研办主任(2015.12-2017.03)。宁夏药学会理事,宁夏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宁夏药学会中药资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本科、硕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博士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鉴定专业。目前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围绕我区重点道地药材苦豆子、甘草开展两个研究方向:1.基于中药资源化学相关领域的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研究;2.基于多维分析技术的中药资源区划及质量评价研究。近5年先后主持并参与了上述研究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2项:青年基金1项、地区基金1项),东西部合作项目、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获得研究经费23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529,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累计影响因子22.858,并荣获第九届宁夏医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医疗卫生行业中医药技术能手。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6项。作为副主编出版《中国药用植物》专著、参与《中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中药资源化学—理论基础与资源循环利用》等专著编写,参与《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商品学》等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写。 现研究概况: 1. 《苦豆子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整体调节的效应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研究》,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取得一系列成果。基于药效学实验发现苦豆子植物根茎总黄酮及单体成分Sophoraflavanone G、Trifolirhizin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具有降糖及肝脏、肾脏保护作用;基于分子生物学实验发现上述成分发挥降糖及肝、肾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PI3K/Akt/ NF-κB、Txnip/Trx/NF-κB信号通路进行调控。 2. 《基于多维分析技术的甘草药材区域质量特征及生产区划研究》,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已取得一系列成果。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历代本草及医药典籍中甘草的各种记载,对甘草历史变迁正本清源。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光谱鉴别差异,建立快速有效鉴别野生和栽培甘草的方法。以乌拉尔甘草药材生产区采样点为分析基点,测定乌拉尔甘草中指标成分含量,综合生态因子,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和GIS 技术分析其适宜性分布及品质区划。 拟开展的科研项目概况:1.发现苦豆子植物中黄酮成分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拟进行深入系统的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研究,并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 中药产业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拟针对宁夏地产药材产业化过程副产物循环利用进行研究,希望为中药资源的循环利用积累经验。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