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沨
其他 湖南长沙市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副院长
研究领域:(1)高电压工程技术 (2)电力设备绝缘技术 (3)高压电力设备在线监测与诊断技术 (4)新能源发电 (5)智能电网
1597人访问过此专家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排名前3位)承担过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前3位的获奖人、熟悉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等自治区级创新载体的建设要求、管理流程、运行规范,熟悉科研条件建设中科研仪器设备专业用途和相关设备询价、作为自治区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团队骨干,自治区级企业研究院负责人或高校科研设备应用管理人员参与平台载体建设工作、具有从事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背景,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承担过自治区级以上国际合作项目、熟知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重大战略规划、宏观政策,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规定条件、熟悉职称评审基本政策、
专家类型:技术专家
所在单位: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职称:正高级
学科类别:工学,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专家
(1)在国际上首次从理论上证明了在冲击电压作用下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可以瞬间完成,发现了表面电荷积聚与冲击电压波头时间、半峰值时间的定量关系。国际知名期刊IEEE Trans on DEI副主编杜伯学教授在其发表的学术论文(IEEE International Conf. on Solid Dielectrics, 2007, 462-465)中6次重点评述了申请人的成果,认为Wang F等人的工作解释了冲击电压波头及半峰值时间对表面电荷积聚的影响,并认为Wang F及美国学者Jaitly N C等人关于表面电荷标度方面的工作更具实用性。 (2)在国际上首次系统的阐释了测量绝缘子表面电荷的静电探头法原理,并对气-固交界面处绝缘子表面电荷进行了观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SCI 他引42次(IEEE Trans.on DEI 2004,11(5): 847-854)。清华大学张贵新教授发表的论文中(《高电压技术》,2010, 36(2):335-339),大篇幅引用了汪沨教授的工作,其16篇参考文献中有10篇为汪沨教授发表的论文。 (3)研究了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体系,提出了智能配电网运行状态划分方法、运行警戒控制方法,故障恢复控制方法等。在国内首次实现供电可靠性达99.999%,成果已在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等得到了推广应用。 (4)在国内上首次实现了SF6及其混合气体的流注放电的二维流体力学仿真,研究结果已经达到英国剑桥大学Metaxas研究小组的研究水平,由于相关研究可进一步应用于气体放电的其他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J. Phys. D: Appl. Phys., 2000, 30: 27-32;《高电压技术》, 2008,34(7):1358-1362)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