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瑜
其他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宁夏农牧厅 总兽医师
研究领域:奶牛、肉牛营养与饲养管理、优质粗饲料与非常规饲料加工与高效利用
1823人访问过此专家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排名前3位)承担过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前3位的获奖人、具有从事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背景,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承担过自治区级以上国际合作项目、熟知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重大战略规划、宏观政策,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规定条件、熟悉职称评审基本政策、
专家类型:技术专家、管理专家
所在单位:宁夏农牧厅
职称:正高级
学科类别:农学,畜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技术专家
作为自治区畜牧科技领军人物,主要在奶牛和肉牛品种改良、精准化养殖、优质高档肉牛生产等技术研究、示范及推广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自治区重大项目14个,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发表论文30余篇,标准4项、专利2项、出版专著6部(80万字)。1997年入选自治区“313”人才工程,199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以来被聘为自治区专家服务团成员;2008-2015年被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聘为岗位科学家,2009年入选“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宁夏人物”,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工作工作者”,2012年被评为“自治区塞上英才”。主要学术成就: 1.系统研究了奶牛高产核心群选育和快速繁育、营养调控、分群饲养、体型线性鉴定、生产性能测定(DHI)、全混合日粮(TMR)、信息化管理等配套技术;开展了冻精冷配改良技术和杂交组合筛选试验,研究了高档肉牛生产各技术环节;主持研究半干青贮、包膜青贮、苜蓿窖贮等饲草料加工新技术;研究、引进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改变了传统生猪养殖模式。研究成果创新点突出,部分成果已在全国推广应用,为自治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主持实施国家和自治区《奶业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等重大科技专项,系统开展了奶牛繁育、营养调控、饲养管理和产品加工等方面研究,获得一批研究成果。实行产、学、研、推相结合,培育一批高产奶牛核心示范场,建立了系统、完整的奶业科技支撑和技术推广体系,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有效支撑了我区奶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获专利10项,制定技术规范5项,出版专著3部(63万字),发表论文20篇。累计新增经济效益2亿元以上,2008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全区成母牛单产达到6515千克,居全国第四位。 2.主持开展肉牛新品种引进及筛选、日粮配制、标准化生产等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链接繁育、饲养、屠宰、加工等各环节高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初步建立,肉牛生产取得新突破。肉牛新品种培育工作全面展开。探索建立了适合我区资源条件的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即:引黄灌区“夏华模式”(龙头企业带动)、中南部地区“泾源模式”(整村推进)、石羊模式(合作社带动),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有效提升全区肉牛产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已育肥出栏高档肉牛536头,A3等级达到55%以上,头均产值3万元以上,效益显著。 3.主持研究和推广苜蓿半干青贮、饲草包膜青贮、稻草青贮和柠条等非常规饲料加工利用新技术,秸秆“三贮一化”加工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以饲草结构调整为重点,全面普及推广秸秆青贮、黄贮技术,饲草加工调制范围逐步扩大、总量大幅增加。进一步完善饲草加工、储藏与配送机制,扩大专业化饲草料加工配送中心建设,提高了秸秆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 2011年,全区饲草加工调制利用总量252万吨,其中全株玉米青贮115万吨,秸秆利用率达到60%以上。 4.担任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在肉牛母牛带犊营养与饲养、全混合日粮饲养、苜蓿青贮与利用技术、柠条加工利用、高附加值犊牛培育等技术研究取得突破。主持编制地方标准5项,制定精简化技术7项,发表论文、调研报30余篇。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