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华
其他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无
研究领域:小麦抗逆(耐旱、耐热、耐盐、抗病)生理及其生物技术育种 水稻抗逆(耐盐、耐旱、耐低温、抗病)生理及其生物技术育种
1408人访问过此专家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排名前3位)承担过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前3位的获奖人、具有从事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背景,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承担过自治区级以上国际合作项目、熟悉职称评审基本政策、
专家类型:技术专家
所在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职称:正高级
学科类别:农学,作物学,作物遗传育种,技术专家
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际原子能机构、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等国际组织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科技攻关等科研项目20余项。曾任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9、10届理事、现任植物学报编委、宁夏作物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库专家,自治区“基层之光”培训人员指导老师,宁夏农林科学院二级学科带头人,宁夏大学硕士论文审阅老师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制订地方标准2项;获宁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参与育成水稻、小麦新品种3个。 研究搞清了宁夏枸杞耐盐的抗氧化保护和渗透调节机理以及盐分对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确了不同生育期的耐盐阈值;研究了春小麦抗旱抗盐的生理基础和土壤盐分与春小麦品质性状的关系,建立起了小麦、水稻耐盐性鉴定的指标体系,鉴定筛选出一系列耐盐耐旱的小麦遗传资源和新品系;研究阐明了荒漠植物牛心朴子的抗旱机理;在国内首次把稳定性碳同位素分辨率技术应用于小麦节水抗旱新品种的培育中,研究分析了不同生态区稳定性碳同位素分辨率与春小麦产量、农艺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关性,建立了利用碳同位素技术培育小麦节水高产品种的方法体系,创制了多个小麦节水抗旱新材料。首次将普通野生稻DNA导入宁夏水稻品种,将山羊草抗逆性状导入小麦品种,并进行了分子鉴定,建立完善了导入体系,创制出多个抗病、耐盐、早熟新种质。 目前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小麦农艺水分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育种专项课题“小麦分子育种技术应用研究”、“水稻分子育种技术应用研究”,首次构建了宁夏小麦、水稻的基因连锁图谱,定位了多个与作物抗逆性相关的基因位点,建立了基于分子标辅助选择的小麦、水稻分子育种技术平台和抗逆性鉴定指标体系,制定了水稻耐盐性鉴定、水稻耐旱性鉴定和小麦旱性鉴定的标准,将分子育种、细胞生物学技术与植物生理技术相结合,创制多个节水、抗逆小麦和抗逆水稻新种质和新品系(种),其中小麦高产抗旱新品系SM-5和水稻抗逆高产新品系SD-9已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域试验待审。 代表性成果: 1. 《枸杞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7; 2. 《作物抗旱抗盐的生理学调控机制及其资源鉴定利用研究》获2003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 3. 《牛心朴子抗旱机理及基因克隆研究》 200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 4. 《应用授粉后外源DNA导入技术选育抗条锈病春小麦新品系》200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6; 5. 《同工酶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获1998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 6. 《应用碳同位素分辨率技术选育小麦节水新品种的研究》获2009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排 名第3; 7. 《利用DNA导入技术培育水稻抗逆新品种研究》获2014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 8. 《小麦节水种质创新与高产节水新品种聚合选育》登记成果,排名第2; 9.《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QTL定位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研究》登记成果,排名第5。 授权专利、实施标准 1.《一种利用野生稻资源创制粳型水稻新种质的育种方法》国家发明专利,排名第一; 2.《小麦单穗脱粒机》实用新型专利,排名第二; 3.《水稻发芽期和苗期耐盐性鉴定方法-形态指标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排名第一; 4.《小麦苗期耐旱性鉴定方法-形态指标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排名第二; 代表性论文: 1. Improvement of salt tolerance using wild rice genes.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8, 1-11.,通讯作者 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小麦抗白粉病及优质基因聚合体. 分子植物育种,2017,15(04):1378-1384. 通讯作者; 3. 利用广谱抗病基因Pigm改良水稻稻瘟病抗性[J].分子植物育种,2017,15(11):4336-4342.通讯作者; 4. 春小麦旗叶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2016,36(12): 1587-1593. 通讯作者; 5. 培养基及高温暗培养时间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 种子,2015,34(06):84-87.通讯作者; 6. 春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等性状的遗传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2014, 34; 181-186. 核心,第一作者; 7. 春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与冠层温度的相关性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2013,33; 313-319. 核心,第一作者;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