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宁
其他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宁夏大学 无
研究领域:从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主要研究方向是自治区的植物种质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特别是我区的国家级濒危植物(贺兰山丁香、四合木、沙冬青、盐生肉苁蓉、沙苁蓉、桃儿七、蒙古扁桃、野大豆、沙芦草、麦宾草、发菜、膜荚黄耆和蒙古黄耆等)的保护和动态监测,有毒植物(小花棘豆、变异黄芪等)和抗逆植物的资源分布和利用,以及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场生物多样性恢复等开展的研究工作。
1660人访问过此专家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排名前3位)承担过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前3位的获奖人、熟悉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等自治区级创新载体的建设要求、管理流程、运行规范,熟悉科研条件建设中科研仪器设备专业用途和相关设备询价、具有从事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背景,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承担过自治区级以上国际合作项目、熟悉职称评审基本政策、
专家类型:技术专家
所在单位:宁夏大学
职称:副高级
学科类别:理学,生物科学类,生态学,技术专家
2013—参加第四次全国中草药普查(宁夏)工作,并任专家技术组成员。 2005-2007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贺兰山特有植物贺兰山丁香的克隆生长和居群的研究”(30460030)。 2012-2013年,参加国家环保部“全国生态环境十年(2000-2010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十年(2000-2010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 项目,主要承担宁夏布设20个样区生态系统观测。 2010-2014年,参加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003021),主要承担宁夏重要珍稀野生植物资源与环境动态监测。 2008-20014年,参加项目是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负责实施、中国农业部执行的国际合作项目“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编号00053198)。 主要承担宁夏原生境示范点和推广保护点资源与环境的动态监测,并负责全国15个省(含宁夏)推广保护点的基线调查报告审核。 2003-2006年,参加自治区科技攻关课题“宁夏中部干旱带人工种植梭梭试验示范研究”项目,承担子课题“盐生肉苁蓉种质资源的调查及保护”。 主要论著: 李吉宁、蒋旭亮、李志刚、陈天云、张志耘. 清水河枸杞,宁夏茄科一新种.广西植物,31(4):427-429,2011. 李克昌、郭思加、许冬梅、王富裕、李吉宁、李小伟《宁夏主要饲用植物及有毒有害植物》阳光出版社(2012)。 李吉宁、杨庆文、王桂玲. 《农业生物多样性——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源泉》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6万余字,2010 陈天云、蒋旭亮、李吉宁 《宁夏主要野生植物资源》阳光出版社 20万字 2010。 马德滋、刘惠兰、胡福秀、李吉宁等《宁夏植物志》再版补编(上下卷)(2007年,编写20万字)。 贺兰山丁香自然居群克隆生长格局及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植物科学学报》2013年第01期 ) Extraordinary accumulations of antioxidants in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 and Tetraena mongolica (Maxim.) Zygophyllaceae distributed in extremely stressful environments(Botanical Studies (2007) 48: 55-61.) 。 Tetraenol,a Novel Sesgui terpenoid form the Relict Plant Tetrena mongolica in China (Z.Naturforsch(2004) 59c.181-183) 。 “八角枫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西北植物学报,2000年) “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种质的现状及其保护”(农林科技1999年)。 发表植物新种5个。 奖励 :获自治区科技成果二等奖6次,三等奖1次 1992年度“宁夏植物志”二等奖; 1996年度“发菜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栽培途径的研究” 二等奖; 2007年度“宁夏中部干旱带人工种植梭梭试验示范研究”二等奖; 2010年度“宁夏维管植物资源及其分类系统的研究”二等奖; 2011年度“宁夏河套大黄药用价值的应用基础研究” 二等奖; 2013年度“宁夏农业野生近缘种植物资源调查监测与保护示范” 三等奖; 2015年度“马铃薯种薯储运综合技术研究与集成与示范” 二等奖;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