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磊
其他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宁夏大学 无
研究领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荒漠化防治
1987人访问过此专家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排名前3位)承担过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熟悉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等自治区级创新载体的建设要求、管理流程、运行规范,熟悉科研条件建设中科研仪器设备专业用途和相关设备询价、作为自治区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团队骨干,自治区级企业研究院负责人或高校科研设备应用管理人员参与平台载体建设工作、具有从事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背景,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承担过自治区级以上国际合作项目、熟悉职称评审基本政策、
专家类型:技术专家
所在单位:宁夏大学
职称:副高级
学科类别:工学,林学,农业水土工程,技术专家
主要从事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修复研究。2011年以来,主持完成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完成1项),宁夏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 2篇;CPCIS 1篇),参编专著3部。获宁夏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排名1,3和6)。成果登记3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1项(排名第四);2016年被评为宁夏“国内引才312计划”人选。 一、根据宁夏干旱地区节水灌溉和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开展了适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车载全塑化节水补灌设备研制与示范。通过集成领域新技术,研制和开发出干旱地区急需的高效低成本成套新型车载全塑化节水补灌机具,建立了移动式补灌、塑料储水罐、点灌等各系列设备生产线,并进行了产业化示范。成果荣获2013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016年颁发)。 二、主持完成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零能耗风光互补节水灌溉关键设备产业化与示范》(2012GB2G300488)1项,实现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成果的熟化与转化。项目通过与企业联合技术攻关,改进了风光互补节水灌溉系统(ZL201120467152.4)主要构件性能和加工工艺,使产品成本降低了20.3%,实现了设备灌溉水损失率低于5%,节水40%的目标。项目执行期内,生产并销售风光互补节水灌溉设备45套,并建立配套的滴灌带生产线1条,取得授权专利2项,企业销售收入71.7万元,净利润12.5万元。建立实验示范区3个,分别在宁夏同心县王团镇建成“风光互补节水灌溉试验示范园区”2个,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建立防护林补灌示范区1个,示范推广面积1030亩;培养人才4人,培训农民970人次,带动农民增收104.70万元;新增20人就业。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企业节本增效,并为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三、研发的风光互补节水灌溉设备多次参展国内重要博览会。曾4次随宁夏代表团参展“国家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2013年参展“第五届中国(宁夏)园艺博览会”,2015年、2017年携风光互补节水灌溉系统参加“中阿博览会”,受到与会客商的广泛好评,团队研究成果技术水平先进,受到广泛关注,市场前景良好。作为核心研究骨干参与的自治区中阿科技合作项目“高温条件下风光互补节水灌溉设备开发与示范”、“中阿绿色智能节水装备与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等成效显著,相关技术已在阿联酋迪拜、阿曼马斯喀特成功应用,实现了中阿技术转移合作,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四、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完成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宁夏干旱半干旱区现代节水高效农业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2011BAD29B07)和“典型盐碱地改良技术与工程示范”(2013BAC02B00);参与完成国家林业行业重大专项1项“西北盐碱地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04402)、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风光互补节水灌溉设备研制与盐碱地改良技术示范”等,通过参与项目实施极大地提升了科研能力,掌握了本领域的关键技术,获得国家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科技成果登记3项。 五、针对宁夏干旱地区防护林建设中林水关系不协调的现实问题,开展林木蒸腾耗水及水分来源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宁夏河东沙地典型防护林树种冠层蒸腾及其调控机理研究”(31340018,已结题)、“宁夏河东沙地防护林冠层气孔导度和水力导度协同调节冠层蒸腾的机理研究”(31460220)和“宁夏河东沙地典型防护林树种水分来源及水分利用策略研究”(31760236);主持宁夏自然科学基金1项“宁夏河东沙地典型防护林树种蒸腾耗水特性研究”(NZ13025,已结题)。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和CPCIS收录论文3篇),参编专著3部。成果为干旱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及林分结构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