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寇俊萍
返回首页

寇俊萍

所在地:江苏南京市

咨询客服

研究方向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

个人简介

女,博士,中西医结合基础(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复方研究室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部中医中药学科同行评议专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评价专家,教育部科技成果与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南京市科技评审专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副主任编委,江苏省药理学会理事。学习、工作经历1989.9-1994.6,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药理专业学士1994.8-2000.6,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复方研究室见习研究员1996.9-2000.6,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专业在职硕士,导师严永清教授2000.6-2005.6,中国药科大学,助理研究员2001.9-2005.6,南京大学,生理学专业在职博士,导师徐强教授2005.6-2009.6,中国药科大学,副研究员(破格晋升)2006.10中国药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学)硕士生导师2007.10-2008.10,日本岐阜药科大学,访问学者2009.6-,中国药科大学,教授(破格晋升)2011.7-中国药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学)博士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主要科研工作简介:①具体研究领域: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发现和相关信号通路研究;中药复方作用机理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炎性机制②主持基金项目:[1]麦冬皂苷防治静脉血栓的抗粘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0300451,19万)[2]以定向吸附技术为先导探索中药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的方法(“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8B05-08,30万)[3]鲁斯可皂苷元的功能靶标发现和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849,25万)[4]从1型组胺受体途径探索当归芍药散异病同治原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3322,31万)[5]基于NMMHCⅡA-TF信号通路探讨麦冬皂苷防治血栓性疾病的新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4131,70万)[6]基于组织因子及其信号转导途径的异喹啉生物碱类成分的构效关系与作用机理研究(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JKZ2009010,15万)[7]基于功能蛋白及信号转导网络探讨生脉散多成分防治脑缺血的整合机制研究(自主科研重点项目,JKZ201107,25万)[8]新型天然抗过敏化合物THBP的分子机制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3万)③所获奖励[1]麦冬类中药的系统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2),教育部,2011.1[2]江苏省第5届优秀青年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工作者,2010.3[3]江苏省教育科技系统五一巾帼标兵,2013.5④研究生培养承担两门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的讲授,《中药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导论》《新概念方剂学导论》,均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参与博士生课程《天然药物研究方法选论》的授课,指导及协助指导中西医结合基础和生药学专业研究生48名,已毕业7名博士,22名硕士,5名研究生获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资助。⑤近期代表性论文及成果等已发表论文108篇,其中通讯作者24篇,第1作者30篇,SCI收录34篇;已获授权专利17项,公开5项,主要代表性论文与专利:[1]RuscogeninreducescerebralischemicinjuryviaNF-κB-mediatedinflammatorypathwayinthemousemodelofexperimentalstroke.EurJPharmacol.2013;714(1-3):303-311[2]Diosgenindown-regulatesNF-κBp65/p50andp38MAPKpathwaysandattenuatesacutelunginjuryinducedbylipopolysaccharideinmice.IntImmunopharmacol.2013,15(2):240-245[3]Chemicalandmicrobialsemi-synthesisoftetrahydroprotoberberinesasinhibitorsontissuefactorprocoagulantactivity.Bioorg&MedChem,2013,21(1):62–69[4]Diosgeninamelioratespalmitate-inducedendothelialdysfunctionandinsulinresistanceviablockingIKKbandIRS-1pathways.Atherosclerosis,2012,223(2):350-35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