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材料科学;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土木建筑工程;
个人简介
女,浙江桐庐人,1966年3月生,中共党员。1981年9月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学习,1985年7月获工学学士学位后,留校继续攻读免试硕士研究生,1988年4月获东南大学工学硕士。1988年7月入南京化工学院(现南京工业大学)师从唐明述院士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7月获工学博士。1991年7月起在东南大学工作,分别于1993年12月和1997年5月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2000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曾于1995年8月至1996年2月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98年1月至1999年3月在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并于2001和2004年赴美国短期学术访问。1996年5月至2002年10月任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现为东南大学绿色建材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六大行业高峰人才、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此外,任RILEMTC-DSC委员、江苏省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理事、中国混凝土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委员、纤维水泥与混凝土委员会委员,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和《东南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编委。近年来,钱春香老师面向现代交通技术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在国家和省部科技计划的支持下,结合大型桥梁、大型隧道、机场和地铁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开展了“混凝土裂缝分龄期防治新材料和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并在我国土木工程材料领域开创了“材料微生物技术”新的学科方向,取得了重要进展和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长江隧道、南京玄武湖隧道、南京九华山隧道、苏州独墅湖隧道、无锡蠡湖隧道、安庆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三桥、南京地铁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因耐久性和环保性提高带来的间接效益则更大。其中10多项成果经省部级技术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6部,培养博、硕士研究生70余名。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瑞士Sika集团等国际著名高校和企业建立了深入合作关系。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主持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参与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主持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三等奖(2006、2007)、建设部华夏建设科技三等奖(2006)、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交通部2006)。此外,还获得2003年度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06年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目前承担的课程教学任务有:本科生《土木工程材料学》、《胶凝材料学》;研究生《材料研究学术动态》、《材料微生物技术》。目前开展的主要科学研究项目有:(1)国家973计划项目:环境友好的现代混凝土基础研究;(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应用于制沙固土的微生物水泥制备技术与机理;(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微生物的混凝土裂缝自修复研究;(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保性生物磷酸盐胶凝材料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基础;(5)瑞士西卡集团国际合作项目:InfluenceofChemicalAdmixtureonVolumeStabilityandDurabilityofConcrete;(6)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微生物修复混凝土裂缝的机理;(7)江苏省交通科技计划项目:大型交通枢纽超大面积混凝土体积稳定和耐久性研究;(8)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自修复混凝土裂缝的微生物技术;(9)重大工程科技攻关项目: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二期工程超大面积混凝土制备技术。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