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配位化学
个人简介
无机化学家与化学教育家。他领导的课题组建立了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的新领域,与他的合作者们一起开拓了含硫原子簇化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研究。此外,他为中国计算机化学的科研、教学发展起了带动作用,是开展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发起人之一。基础研究经过1966-1971年漫长时间的停顿后,“化学模拟生物固氮”被中科院选中立项,引起众多科学家的关注。忻新泉参加了这一工作。十年固氮已成为历史,虽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还是培养了一些学术骨干。忻新泉在固氮研究中有两方面值得一提:1.70年代后,国内外文献都认为固氮酶的活性中心是Mo原子。忻新泉在分析了化学与生化实验的基础上独抒己见,认为固氮酶吸附N2中心是由2个铁原子组成,而这一观点与1992年解得的固氮酶结构中“2个铁可能是N2吸附活化中心”吻合较好。2.1975年,忻新泉提出了工业合成氨催化剂的氮活化中心是由α-Fe(Ⅲ)晶面上的7个铁原子组成。“十年固氮”对忻新泉后来的研究工作不无影响,无论是固相合成含Mo-S原子簇化合物,还是计算机化学研究,都与之有关。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